香港从1841 年起被英国统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邮票的国家,英国并没有很快在香港推行使用邮票,故早期香港的邮件上只加盖“已付”之类的邮戳,而不贴邮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62 年。
1862 年12 月8 日,香港首套邮票诞生。这是一套7 枚的普通邮票,图案为维多利亚女皇侧面头像。此后,随着王位的继承更迭,普通邮票上的英皇头像也随之变化,先后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出现在邮票上,其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皇像普通邮票使用至1967 年6 月30 日为止。
香港首套纪念邮票在1891 年1 月22 日为纪念开埠50 年而发行,全套一枚,是在1882 年发行的普通邮票上加盖英文HONGKONGJUBlLEE1841—1891而成。第二套纪念邮票直到1935 年5 月6 日才发行,中间相隔近45 年。此后,在1937 年、1941 年又各发行一套纪念邮票。1942 年12 月25 日至1945年8 月15 日共3 年8 个月时间,香港被日本占领,日本邮票在香港通用。日本投降后,香港邮票恢复发行。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纪念邮票的发行仍很有限,只在1946 年、1948 年、1949 年、1953 年各发行一套,此后近8年时间内没有发行纪念邮票。60 年代初中期,每年也只发行一、二套纪念邮票,且色彩比较单调。从1967 年1 月17 日起,开始发行农历贺年邮票(即生肖邮票),这也是香港第一套特种邮票。它的出现,使此后香港邮票的发行套数有所增加,色彩和设计也更加丰富多样。综观此后的香港邮票,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年期间,每年只发行3 套纪念、特种邮票;1983—1987 年每年增至4—5 套,1988 年至今每年维持在6—9套之间。普通邮票一般每隔5 年发行一套。由此可见,香港邮票的发行还是很谨慎的,而且所有的纪念、特种邮票的销售期限为15 个月,超过时间没有销售完的邮票,全部销毁,从而保证了香港邮票的良好信誉。
2 题材多反映香港自然环境、建设成就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反映香港的题材有:“香港旅游”、“香港兰花”、“香港工业”、“香港动物”、“香港金鱼”、“香港蝴蝶”、“香港公园”、“香港鸟类”、“香港渔船”、“香港地图”、“香港花卉”、“香港林木”、“香港胜迹”、“香港历史建筑物”、“香港新建筑”、“香港郊区传统建筑物”、“香港珊瑚”、“香港影星”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邮票有“生肖”、“中国花灯”、“端午节”、“中国戏剧”、“中国弦乐器”、“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服饰”等。
3 年羊年至1978 年马年为第一轮,每套2 枚,因出自多位设计者之手,故风格不够统一,第二轮从1987 年发行兔年邮票开始,每套4 枚并有一小全张,从1989年蛇年增加小本票,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设计,风格统一。
第二个系列是为纪念世界性邮展而发行的普通邮票小型张系列,从第1号1990 年9 月2 日发行起,至1995 年9 月1 日止已发行第10 号。第三个系列是1991 年8 月5 日开始发行的以早期经典邮票图样装饰边纸的小型张系列,至1995 年10 月9 日已发行第6 辑。此外,前述香港题材也各成系列,因为它们每套枚数和形式基本相同。
截止1996 年6 月底,香港共发行邮票(包括小型张、小全张)共计199套978 枚,其中普通邮票40 套440 枚,纪念及特种邮票153 套502 枚、欠资邮票6 套36 枚。此外,尚有邮资明信片、邮资封、邮资邮筒共105 枚。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从1997 年7 月1 日起回归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为了纪念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我国邮电部于1995 年11 月28 日发行香港回归系列邮票第一组“香港风光名胜”全套4 枚,图案分别为维多利亚海湾、中环广场、文华中心和浅水湾该系列的第二组邮票,“香港经济建设”于1996 年12 月22 日发行,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回归发行第三组邮票。
“九七”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将继续独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将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为主题,而于1997 年7 月1 日发行,区旗、区徽将成为首选图案,集邮人士所喜爱的香港风景名胜、建设成就、文化艺术等题材,仍将是香港邮票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香港邮票将继续保持其浓郁的中国风格和本地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搜集香港邮票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