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竹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有这样一个用竹雕艺术致敬生命的人,
他从小与竹刻结缘,
竹刻给他带来了成功和喜悦,
竹刻给他来了朋友和爱人;
几十年苦心研习,
几十年潜心创作;
他博采众长,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和创新,
使他登上了竹刻艺术的高峰,
也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兴建了一座徽派雕刻博物馆。
他是徽州竹雕的开拓者—洪建华。
洪建华,1971年出生,安徽徽州人。
16岁起秉承徽派雕刻工艺至今,
现为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馆长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竹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省工艺美术大师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
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文艺类)拔尖人才
中国首届“竹天下”竹工艺品雕刻技艺大赛评委,被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特聘任为 “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带头人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徽州竹木雕课程指导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黄山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
洪建华小时候生活的环境随处可见精美的石雕和木雕,
上天注定他与雕刻有缘。
少年时的他就能找些木桩竹脑雕走兽刻飞禽。
初中毕业后,他经常跑到屯溪老街上去看雕刻作品。
一本王世襄写的《竹刻》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16岁起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
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徽州竹雕,是洪建华毕生的己任与追求。
洪建华的作品既秉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
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其镂空雕刻层次分明、枝叶灵动、人物逼真、形似神传。
1991年创办竹刻工作室。
2010年注册了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
洪建华在雕刻技法上不断通过实践及研究创新,创造出竹刻高浮雕多层技法、高浮雕镶嵌技艺等,创作了《大美黄山》、《华夏盛世》等多幅讴歌时代的作品,申请了7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先后在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发表了《徽州竹木雕刻的艺术特点》等多篇专业论文,专著《徽州竹雕综合工艺研究》(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课题)一书正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排版中。后带出六十多位竹雕学徒,其中省级传承人一人,市级传承人九人。
洪建华的积极挖掘申报,2014年徽州竹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美了徽州四雕之名,单位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徽州竹雕项目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
2013年洪建华投资建设了1万多平米的徽派雕刻传习基地和徽派雕刻博物馆,今年博物馆开馆后,首批成功接待了来自全球126个国家的第67届世界小姐巡游和体验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更好的对外展示宣传了徽州雕刻的魅力。
故宫博物院竹木牙角专家刘静认为:洪建华的雕刻技法炉火纯青,文风厚重,大有清初竹刻大家的风范。既秉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融入自己的创新思想,逐渐形成“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的雕刻艺术特点。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洪建华先后参与接待胡锦涛、汪洋、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并在北京政协礼堂、韩国、香港、澳门、安徽省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展,多次参加文化部的公益性非遗展示活动。
其中有 “巧夺天工”全国百名工艺大师技艺大展和安徽省上海世博会“盛世徽韵”活动周;洪建华的作品先后荣获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深圳文博会特别金奖及各类国家级金奖。
2006年竹刻笔筒《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成为故宫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作品,黄杨朩笔筒《农家乐》与竹刻《徽乡行》四条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有偿收藏,竹刻笔筒《相送图》等三件作品捐赠给安徽博物院收藏。
洪建华的艺术人生多次走进央视与香港凤凰卫视(其中有央视《一锤定音》栏目、纪录片《大黄山》、《徽萃六记》、《探索.发现》手艺栏目;香港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深圳卫视《徽匠神刀》,安徽卫视《竹刻人生》),还先后被中央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报等上百家媒体屡次报道,树立了徽州竹雕在国内外的品牌和知名度。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好一件事,
做了,就要扎扎实实地把它做好。
竹刻这条路,洪建华走了几十年,
走得坚定,也走得精彩,
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工艺美术评比金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收藏洪建华的作品。
说起收藏,
其实当代竹雕艺术品由雕工决定竹雕艺术品价值,雕工越精美其价格就越贵。
对于竹雕艺术品收藏,其实藏古藏今并不重要,
是否藏有所值、藏为精品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从事竹雕艺术创作的人越来越少,
能够潜下心来做研究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未来这些竹雕艺术精品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
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在于传承人,
而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于传承人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非遗是一种弱势文化,
传承人的经济收入远低于其他行业,
很多人因此不愿学不愿做。
这是洪建华担心的问题。
让他欣慰的是他的竹刻队伍现在有六十多人,
其中省级传承人两人,市级传承人八人,
徒弟们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它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责任。
创新传承,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像洪建华一样把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