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陈中秋: 文艺应该反映大变革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8455
曾经担任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的陈中秋,来自湖南湘乡,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岗位上,他也是笔耕不辍的创作型专家,是难得的文艺通才,由他编剧、作词、担任艺术总监的诸多文艺活动,都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


       曾经担任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的陈中秋,来自湖南湘乡,在文化领域的领导岗位上,他也是笔耕不辍的创作型专家,是难得的文艺通才,由他编剧、作词、担任艺术总监的诸多文艺活动,都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

这位在广东整整生活了43年的湖南人,早已将广州当成了第二个家乡,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州的开放包容,让广州人显得特别和蔼可亲。

人物档案

陈中秋

1946年出生于湖南湘乡

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曾任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

作品:粤北采茶戏《人生路》剧本获广东省首届艺术节二等奖,粤剧《魂牵珠玑巷》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音乐剧《羊城故事》剧本获省二等奖。出版《陈中秋剧作选》等。

陈中秋说,小时候的娱乐主要就是看花鼓戏。记得那时寒暑假,最高兴的事,就是被老花鼓戏迷姑父背在背上,在乡野村落间,一场一场地赶着去看戏。

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教室里上课

湘潭湘乡市,近代名人辈出,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千百年来,湘乡浓厚的重儒重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学子,陈中秋也是其中之一。

现年66岁的陈中秋,出生在农村,从小在田地里干着各种农活长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让陈中秋对儿时的回忆充满了辛酸。

对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即使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忘记要好好读书,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早已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了。

每天干完农活,陈中秋的全部时间都会用在学习上

陈中秋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因为“能坐在教室里上课,不用烈日晒,大雨淋,寒风吹,就是最幸福的了。”

后来,陈中秋考上了全省有名的湘乡一中。虽然学校离家有三十多公里,陈中秋一走就是三年,“只要有书读,做什么都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8岁的陈中秋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是考上了,但让全家人发愁的事情也来了———家里穷,没有去武汉的路费。

最后,一位中学老师资助了10块钱,陈中秋才得以来到武大报到。

一出采茶戏,让他走上戏剧创作路

毕业后,陈中秋被分配到广东韶关地区文艺办公室工作。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年轻的陈中秋开始踏上了戏剧创作之路。

1971年,广东省准备搞一场文艺汇演,陈中秋被安排写一出采茶戏。这下给陈中秋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他既不会客家话,又从未接触过粤北采茶戏,读的专业也并非戏剧系。

面对难题,陈中秋从零做起,他找来大量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的书籍资料,多方请教,边学边写。后来,陈中秋的一位同事偶然中告诉他,湖南的花鼓戏和粤北的采茶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一听,马上精神十足。原来,这个在湖南湘乡长大的湖南小伙,从小就是个花鼓戏迷。

陈中秋说,小时候的娱乐主要就是看花鼓戏。记得那时寒暑假,最高兴的事,就是被老花鼓戏迷姑父背在背上,在乡野村落间,一场一场地赶着去看戏。

因为热爱看戏,十多岁的陈中秋,也对花鼓戏的各种配乐工具如大筒、胡琴、竹笛、扬琴等样样在行。

有了花鼓戏作底子,很快,陈中秋就写出了采茶戏《支农记》的创作剧本。《支农记》上演后取得很好的效果,成为当年演出场次靠前的好剧,陈中秋也从此走上了戏剧创作之路。

从此,陈中秋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写出《人生路》、《魂牵珠玑巷》、《阿三戏公爷》、《羊城故事》等一大批影响颇大的名作,持续给剧坛带来惊喜。在这些剧作中,涉及的戏剧种类包括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粤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等,其中不少剧目几十年来常演不衰。

《百年梦圆》,一台经典的大型晚会

除了戏剧,陈中秋在散文、歌曲、大型晚会的创作及文艺批评方面,都建树颇丰。

不过对于陈中秋来说,作为一个大型艺术活动策划人,更是让他感觉到快乐。

从1987年以来,陈中秋负责组织策划的省级大型晚会逾50台,包括1988年至2000年的广州地区军民春节联欢晚会、国庆晚会,纪念邓小平南巡的大型演出《新世纪的太阳》,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大型演出《巍巍昆仑中国魂》等省级大型庆典演出。

其中,由陈中秋担任总体设计组组长的庆祝香港回归的大型晚会《百年梦圆》,更是值得一提的经典晚会。这场晚会,总共有1200人参与演出,舞台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无论从演出人数,还是演出规模上,都堪称广州天河体育馆建馆以来之最。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文艺实践》一书中,对这台晚会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百年梦圆》注意了舞段间,节目间人数、色彩、风格上的对比,使演出既充满夺人心魄的气派,又避开了大型演出一味追求规模的误区。它以真正的艺术语汇对历史事件、现实生活进行了出色的探索,成功地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为今后的主体性音乐舞蹈演出提供了新的范例。

希望能产生反映时代变迁的经典之作

从1987年到2000年,在陈中秋任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的14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进程的陈中秋,对广东及全国不断开放活跃的文化氛围感受尤深。他说,“这些年间,广东省文化领域,开拓性活动很多,像歌舞剧、流行乐、商业演出、对外文化交流等新鲜事物,很多都是从广东开始引入,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6年,陈中秋被授予广东省戏剧家协会首届突出贡献奖。

与文艺的结缘,使得陈中秋对于文艺创作有了许多自然的思考。在陈中秋看来,文艺应该反映大变革时代,写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与生活,“我希望产生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发展变迁的经典和传世之作,我认为真正的经典是对人类及人数终极意义的追寻。”

如今,已经退休的陈中秋,又将目光放到了广东稀有剧种———海丰西秦戏的传承和保护上来了。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