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始于清代的一种民间音乐演奏形式,创立者是光绪年间该镇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六朋秀才,至今有80多年历史。乐器为手铃、清磬、笛子、洞箫、椰胡、三弦、月琴、琵琶等,配以小鼓、煞板、木鱼、扣锣小钹 ,谱入传统的《到春来》、《三仙会》等民间曲调,多在元宵、端午等节庆巡演。灯笼作前导,罗伞殿后,八音班乐师列队沿街行进演奏乐曲小调,欢快悠扬。
“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据《三字经》云:“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笙、竽属匏类;埙属土类;鼓属革类;枧、属木类;书磐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属丝类;箫、管属竹类;此八类乐器选配,彼此不同;件数多寡,各地有异。李六朋融汇创新,选用手铃1对、小扣锣1个、小钹1对、木鱼1个、清磐1个、煞板1个、小鼓1个、横箫1支、洞箫1支、椰胡2架、高胡1架、二弦1架、三弦1架、沉胡1架、大筒1支、琵琶1架、月琴2架、秦琴2架,共21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再谱入当地传统适宜的《到春来》、《小桃红》、《浪淘沙》、《三仙会》等曲调,协奏起来,欢快清雅,袅袅动人。
当时的八音队由21人组成,队员皆是当时文人雅士或音乐爱好者。平时躬自教练,元宵、端午节出演。游演时,人手一乐器,列队沿街而行。人人长衫马褂,个个衣冠楚楚。操音响者行于前,弄箫琴者随于后。乐器均缀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雅丽夺目。徐徐而行,音韵飘逸,萦回长空。街道两旁,观者如堵,男女老少,欢欣鼓舞。每年元宵佳节及端午龙舟竞渡之时,“八音”队均出队演奏,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自李六朋去世后,戚维谦、黄晖轩等为之继承;戚、黄辞世,后起之秀李康权等相继。从不间断,留传至今,为当地群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