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座天文台,不过它的状况似乎不太好。”剥落的外墙、破旧的木窗、爬满墙的植物、高高的草丛……曾经风光一时的广东省第一座天文台,作为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破败的状况有些“不理想”。近日一直在中山大学天文台办公的广东科技报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将投资200多万对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进行修葺。
苏式“古堡”藏身越秀 气派犹在却残旧不堪
“中大天文台?不知道在哪里?”就算是在内工作多年的女白领,对于这样的疑问也只能摇摇头。顺着石阶走到巷子尽头,便看到了“躲”在巷子尽头一栋三层浅黄色的欧式“古堡”,“古堡”周边有数十棵老树,以及数十户居民房,将“古堡”很好地隐藏于巷子尽头。
拱形大门、苏式木窗和镂空雕花护栏,都显示着这座建筑的久远历史。然而建筑外墙剥落,露出红色的砖,拱形二楼窗台也已残破不堪、苏式的木窗也有一些玻璃已掉落,整个天文台显得破落不堪。天文台建筑的左侧外墙剥落更为严重,上面遍布爬藤植物,还有一些居民种植了已经枯萎了的瓜;而在天文台背后一侧破损最为严重,一楼外墙几乎已整片剥离了主建筑;“古堡”右面,爬藤植物与电线交织,爬满了半面墙,低矮处的建筑物缝隙中,已有蜜蜂在这里“安家”。
“古堡”正门的简介牌匾一应俱全,在右面墙的石牌上,刻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文台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立”的字样,大门台阶边上则立着一块天文台的简介牌,上面写着“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始建于1929年,广东近代第一座天文台……”。在“古堡”门口挂着《广东科技报》社牌子,但银色拉闸门紧闭着。透过缝隙,记者看到大厅里空荡荡,墙面已旧得发黑,有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如果不是墙上有标志,这破旧的“古堡”很难让人想到是曾经为广东天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山大学天文台。
居民期待赶紧修缮
在大院居住多年的一位老街坊告诉记者,近年来,天文台老化得很厉害,一到刮风下雨天,总会有墙灰或碎瓦残砖掉下来,他每次走到边上都非常担心。
“从我出生就一直住在这儿,虽然天天对着,但我也不怎么敢去那里玩。”家住天文台后面、与天文台仅一墙之隔的潘俊鹏小朋友告诉记者,他今年13岁,在秉正小学上六年级,在他出生之前他们家就一直住在这儿。在他眼中,天文台除了越来越旧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潘俊鹏告诉记者,小时候,这个“又暗又空”的建筑让他有些害怕,所以在他7岁那年,与五六个小伙伴一起决定到天文台里去“冒险”。“冒险”完后,大家都觉得没意思,“太无聊了,原来里面一点都不好玩。”他抱怨说。
听到天文台即将要修缮,潘俊鹏很期待,他希望天文台保持原有的形象修葺,最好建成一个文化旧址,“以后我的儿子也可以去参观参观,感受历史。”潘俊鹏用颇具大人的语气说道。
投资200多万修葺文物建筑
据了解,在1957到2010期间,中大天文台旧址一直由广东省科技图片社、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使用。但现在两个单位都已经搬迁,只剩旁边一座民房上挂着“编辑部”、“专刊部”等字样。位于天文台左侧的广州经济出版社读者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黄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天文台老化严重,急需修缮,广州科技报社去年搬到了三元里办公,天文台也因此闲置至今,在这期间,也没见到人过来修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广东科技报就已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修葺、装修申请,去年批复也已下来,只要寻找到有文物修复资质的公司,将马上进行修葺。近日,广东科技报社对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修缮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将投资215万元,对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省级文物保护房屋建筑进行修缮施工。
记者发现,天文台与周边居民房的距离都十分近,其中后侧的居民房离天文台不到2米,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也都不远,如果天文台要进行修葺,周边房屋如何保护,居民如何安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