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讲学的万木草堂藏身小巷深处,经过修葺的万木草堂仍保持了当年的古色古香。 周嘉华 职业:学生 星座:射手座 愿望:做一名出色的珠宝设计师
主办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各区(县级市)委宣传部
广州电台
信息时报社
协办单位: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指导单位:广州市委宣传部 第16届亚组委宣传部
特别网络支持: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项仙娥 实习生 鲁飞 李超丽 通讯员 周小莉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
在广州,有一条街从清朝开始便是文人雅士聚集的书香之地,康有为讲学的万木草堂就坐落在这里。历史的年轮走了一圈又一圈,文人墨客不再,而当年的文人聚集之地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字画一条街”,那一帧帧散发着墨香的字画还延续着这里历久弥新的文脉。
据史料记载,从唐宋时期起,文德路就一直是文人和社会名流雅集之地,不少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到了明清时期,文人来省城考试,都会到文德路,由此形成书市。当时的文德路附近遍布数十家文化书院,有号称“岭南第一儒林”的广府学宫,还有万木草堂、番禺学宫、广州贡院、南园诗社等。
文德路清末达到鼎盛状态,享有“文化街”的美誉,有各种文化商肆近50家,裱字画的、卖古董、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商铺鳞次栉比,成行成市。康有为曾在此开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弟子。
万木草堂藏身小巷深处
和本期的模特周嘉华一起来到文德路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家住花都的周嘉华是第一次来到文德路,从小学美术的她对这里的字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我们从中山四路转入文德北路,还没等走进这里的字画商铺,就已深刻感受到这条街的特别之处。仅仅中山四路与文德路交界处,不到几百米的范围之内竟隐藏着好几处文化古迹。
如果不是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伯带路,我们不知道原来这个小巷深处长兴里3号,就是当年康有为讲学的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原是邱氏书室,是邱姓族人赴省城赶考时寄宿之地,始建于1804年,比陈家祠还早50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
经过修葺的万木草堂仍保持了当年的古色古香,在这个原本是宗祠的学堂里,正中挂着孔子像,仿佛可以看到当年莘莘学子在这里听康有为授课的场景。不久前附近的文德路小学开学,学生们就选择了来这里上“开学第一课”,感受古典文化的熏陶。
除了书香 还有酱料飘香
在万木草堂街对面不远处就是红墙绿瓦的孙中山文献馆(即中山图书馆),这里便是延续千年的广府学宫中部所在地,徜徉在图书馆门前的“翰墨池”边,仿佛听见当年的琅琅书声。
孙中山文献馆位于文德北路71号,1933年建成。1927年,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李济深等人为了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发扬南粤文化而倡议兴建。孙中山文献馆设计中西结合,清水红砖外墙,绿色琉璃瓦,内部地面采用大理石拼花地砖,门厅嵌有“天下为公”石匾。
对于文德路的老街坊来说,文德路的历史文化符号,除了用眼睛可以看到的万木草堂和孙中山文献馆,还有可以用鼻子闻到的致美斋。说起来,广州著名的百年老字号致美斋,老铺就在文德北路路口,街坊说起致美斋,记忆里可是“方圆几里都能闻到的酱油香味”。如今致美斋老铺已暂时搬迁到文德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