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甜水巷:曾经繁华一时的满人集散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8  浏览次数:539
甜水巷南北贯穿惠福路及光塔路,惠福路未开马路前是条石板街,名叫“大市街”,日杂土产成行成市,而街巷名就由所聚行业而名,诸如扁担巷、麻行街、竹篙巷、走木街、米市街、绒线街、白薇街、梳篦街、玉华坊、象牙街、纸行路等,这一带的街巷名都记录着近代数百年城市历史的痕迹。

甜水巷南北贯穿惠福路及光塔路,惠福路未开马路前是条石板街,名叫“大市街”,日杂土产成行成市,而街巷名就由所聚行业而名,诸如扁担巷、麻行街、竹篙巷、走木街、米市街、绒线街、白薇街、梳篦街、玉华坊、象牙街、纸行路等,这一带的街巷名都记录着近代数百年城市历史的痕迹。

在清代,甜水巷是满清官员及满族人、旗下人的长期聚居地。甜水巷之名何来呢?据说是街巷内水井最多,水清而甘甜而得名。甜水巷2号有井、3号有井、同荣里有井、甜水东一巷有井、长厚里有井,与其它不同的是有高两尺余的井台,在广州不多见、洪德新街有井、德芳街有井、甜水巷31号有井,短短的两百多米有八个井,在广州城内确实少有,很多都是消失在90年代。

甜水巷1号是一间窄小昏暗的两层阁楼,可能是某个时期的更楼吧。2号是一间中西结构的房屋,门口及内天井有几条彩色水泥石米的罗马柱,打磨得亮润滑溜,内有一个外方内圆的水井,解放后定为华侨屋。

3号是西式两院两进高两层半的水泥石屎屋,是华侨买地而建的。4号是老式红砖屋,西式铁窗花,是开平华侨买地而建。

5号是有大花园两层红砖油白灰的结构,大门外是趟栊两掩木门,文革前挂有一条白漆底黑色字“台湾民主同盟”的牌匾,我们通常叫“台盟”,文革时是红卫兵总部。

7号临街围墙是一堵蚝壳夯土墙,屋主叫七树,六十年代初期在甜水巷口开了一档牛骨汤、牛杂档,因为他有一个带表的压力煲,在当时广州小食档中不多有,所以每天香溢随风,惹来排队食客不断。

9号是一间二进门大花园结构的两层老火红砖屋,二楼有条长约十米的水泥结构天桥花园,用大瓦缸种了一棵鸡蛋花树,每到花开南风飘来,阵阵清香,沁入离我只十数米的房窗,记忆甚深。后来开了幼儿园,随风飘来更有孩童嬉戏欢乐乳音。伴随我去农村做知青之前的青少年时光。

11号是更大的院落,屋主是清朝最后一任海关关长的住所,两层水泥框架青砖墙,五颜六色的花玻璃点缀着有方有圆的满洲窗,后花园有两百多平方,种有几棵大树。我的房窗对着就是花园。后来在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有人在花园建了几间房屋,屋顶紧挨着我的房窗,于是晚上多了夜猫的喊花声及在瓦面的追逐声。

13号是两层砖木结构、二楼是从内街开门上楼的。而甜水巷15号是海关关长的书偏房,关长后人家道中落,在日本投降后有四个鹤山华侨花钱购得此地后,建成两排八间两层的房屋,并改名为长厚里,这长厚里的天棚连天棚,那时在天棚可望到南方大厦、大钟楼、石室的三个尖顶、圆沌沌的光塔、五仙观。

悠悠时光,一景一物的变换总会令人产生无尽的感慨,现时的甜水巷随着现代城市化的的进程加快而变得残旧不堪,衷心希望广州的城市规划部门能够充分考虑这些旧街巷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给予保留,不要让二千多年的历史名城徒有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外表而没有丝毫历史的厚重感。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