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当然好过只讲佛山文化研究,广府文化研究就是与佛山文化研究连在一起的,广府文化中必然包含有佛山,这也促使我们更能了解佛山,从广府文化的研究视野中看到佛山文化的位置。"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佛科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克和认为,尤其是在目前广佛同城的背景下,这项研究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历史的召唤。
●现状
三分岭南文化
客家文化先行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先生就已经提出,岭南文化应该包括三大块,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相比之下,后两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尤其是客家文化的研究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
地方文化的研究落在了高校的肩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已经成为嘉应学院的一张名片,"现在,只要你到嘉应学院去,他们必然会带你去参观这个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李克和说,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世界的客都在梅州,而客家文化的研究中心就在嘉应。"这一点已然形成一种共识。这其中就有很多做法值得佛山借鉴。
"专门的楼,专门的人,专款,有自己的专刊,每年都有专题",李克和用"五个专"来概括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的运作。广佛文化研究基地挂牌后,李克和希望积极向嘉应学院学习,最起码要使基地首先成为一个实体。
●紧迫
广府文化悠久现代人知晓不多
面对记者,陈恩维博士谈起未来的研究空间,信心十足。说起佛山文化,外地人说起来无非就是祖庙、黄飞鸿、粤剧,龙狮,但是,他想强调的不止这些。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市社科联的支持下,佛山市申报第一个广东省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项目,项目中涉及到一个顺德乐从的历史文化名人--孙蕡,孙蕡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没有做过大官,但在岭南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岭南诗宗"。这样的一个人,民间是否还有人记得?
2008年年底的一天,陈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走访了孙蕡的故里乐从。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乐从钢铁市场的对面,在众多工厂和民居的包围中,他居然看到了纪念孙蕡的乡贤祠,里面供奉着孙蕡的牌位,香火依旧。
"我很感动,也有很多感慨。时间过去了六七百年,那条村已经找不到孙氏后人,作为家具之城、钢铁之城的乐从,为什么还要纪念这样一位前辈?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这与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设有什么内在联系?"问题在他脑海中接连抛了出来。
而广州市近期评选出广东历史上首批56位南越先贤,佛山入选10人,居广东各地之首。但对于里面的许多人物,如陈子壮、陈恭尹、苏六朋、梁廷楠、朱次琦、邹伯奇、陈启沅、康有为、詹天佑、吴趼人等,众多的佛山人鲜有知晓,甚至许多文史工作者也知道不多,更不要说宣传与研究了。又如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尽管他少小离乡,但深爱家乡,所以其笔名为"我佛山人","但我们佛山人似乎并不珍惜"。
佛山如何借力文化研究?
在这个平台上,学术将要走出去
"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使其成为全省广府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咨询中心。"佛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平台上,学术研究也将有了走出去的广阔空间。
上周,中国马赛克城的负责人邀请他们前去参观。参观后,学者们提出:"马赛克从西方传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金木水火土等多种材质。这里的展示很不错,但惟独缺少一个重要的展厅--镶嵌艺术展厅。"
"但是,说到本质上,这就是一种镶嵌艺术。镶嵌艺术在广东源远流长。而西方马赛克文化在传入过程中,传教士力量与开眼看世界的佛山先贤的关系等都值得挖掘。"
现在佛山企业要做总部经济,其中的文化内涵就一定要体现出来。
也就是在两天后,企业发来一份材料,希望学者们给予指导。企业方面认为,"卖产品也是卖文化,学者们从看到的现实中的马赛克材料提炼出镶嵌艺术,这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极大的启发。"
而李克和坦言,此前,学者们与佛山众多企业的接触并不多,但是今后有了这样一个基地,就有了一个平台。"或许,以前仅仅以一个学院的名义比较难以协调和调动多方专家力量,但有了这个基地品牌后,能自然地将广佛专家组织起来,此前的尴尬和局限将得以改变。"
文化研究如何发展?
"怕的是大家凑起来开个会就散了"
重视吸收民间研究者
说到研究基地的运作,省社科联副主席林有能表示:"怕的是大家凑起来开个会就散了!"他指出,基地应做好研究计划,充分挖掘广府文化的内涵外延,眼光不能只局限于佛山,而要将全省乃至广西、海南等纳入视野。他说,基地落户佛山,对佛山是机遇,但更是压力。
"不要把眼睛仅仅盯着佛山,整合的力量非常重要!"他还担忧,佛科院以工科为主,建议其除充分调动本校科研力量外,多与广州等地合作,重视吸收民间研究者。
李克和说,"凡是研究广府文化的,我们都希望纳入进来,这就不仅仅局限于佛山了。"佛科院院长邹采荣称,研究基地将采取项目招标的开放管理形式,整合佛山乃至全省的广府文化研究人员。
广府文化资料搜集被众多专家视为研究的首要挑战。省社科院研究员、知名历史学者叶显恩感慨,由于广府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很多资料业已散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冷冬等建议,除与图书馆、博物馆合作外,可考虑向海外找寻资料及发掘口述史等第一手研究资料。
数字化保护古建筑
李克和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已确定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广府历史文化名人、广府"非遗"、广府文化产业和广府文物保护研究。
对于广府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李克和认为,以前对此进行的个案研究并不少,但是缺少一种基础性的、系统化的研究。"我们希望在这个基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研究系统化,举例来说,不同时期名人的学术是如何继承发展的?其发展脉络是什么?我们要把这些方面系统地加以研究,还广府文化的基本脉络。"
而对广府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地方的管理机构和专家力量,以及考虑依靠具有本土语言文化优势的学生们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
广府文化产业的研究,既包括本身的文化产业,也包括从产业中挖掘文化。佛山要打造总部基地、总部经济,有很多企业希望能够"讲好故事"。
还有一个就是广府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针对古建筑的一次次修缮,能否完全保持原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处理,保护古建筑。"所有的文物在修缮之前,一定要做数字化的保护。
比如现在正在做的"数字祖庙",这就是一种保护。北帝像换个位置来看是什么样?瓦脊的雕刻细节究竟怎样?未来,在专门的网站上,人们都将可以看到祖庙的每一个细节。目前,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出来后,连祖庙的工作人员都感到震惊,"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原来这些细节是这样的!"
记者手记
文化竞合硝烟已起
省内首个广府文化研究基地为何选佛山不选广州?省社科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相关部门得知该基地落户佛山后,还曾有所抱怨,并计划再成立一个相关机构。广府文化的核心圈就是广佛地区,广府文化研究基地放在广州或者是佛山,都可以。广州大学有十三行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有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佛山此次申报的成功对于广州方面犹如当头棒喝,现在,失落的广州在行动。
在总结佛山文化建设经验时,为什么佛山文化最近几年让人感觉特别火?广州政界和民间正在思考,"相比佛山的祖庙东华里工程的文物保护思路,广州对东山小洋楼的保护相形见绌!"、"电影《叶问》对佛山是大大宣传了一把!"
同时,更有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元林这样指出:广州文化发展的大图景正在描绘,希望广州方面放下省会的身份,解放思想,要有忧患意识,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文化实事,像佛山一样赢得更多的文化品牌。
把该基地放在佛山,对推动地方文化研究起到了多重的触动和推动作用?"对广州有压力,但对佛山更有压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佛合作,文化先行。但广府文化研究基地无疑将成为标志性事件,两座城市在文化竞合中的暗战也将开始。佛山是较早意识到佛山最闪亮的就是文化,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佛山的本地学者与民间研究力量非常执着和卖力,而文化同源是广佛合作、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落户佛山,是对佛山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名人众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尤其是佛山大力进行岭南文化名城建设以及重视广府文化的肯定。但也正如省社科联的期待,"这个基地要做好,需要很费心、很费力!对广州是压力,对佛山更是压力!"这个平台真正发展好了,整合进来的力量将会逐步壮大,区域在文化发展上的后劲和空间将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