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272岁“五眼桥”今秋筹资重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15  浏览次数:539
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有一座拥有272年建桥历史的古桥——“五眼桥”,将于今秋筹资重修!记者昨日从和平县政府获悉,这次古桥的修缮是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九次重修。

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有一座拥有272年建桥历史的古桥——“五眼桥”,将于今秋筹资重修!记者昨日从和平县政府获悉,这次古桥的修缮是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九次重修。

横跨于和平县下车镇下车河上的这座古桥,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该桥的桥面上建有一座古塔,桥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广东与江西两省,是“粤赣通衢”的历史物证,也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活标本”。这座古桥于今年7月被列入河源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下车河是和平县最北边的一条小河,从下车圩镇跨过“五眼桥”,往北行走不足1公里,就到达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所以这座古桥被当地村民称为“一桥连两镇通两省”。 

古桥是“粤赣通衢”的历史物证

13日,这座“五眼桥”并非人们所说的“五眼(孔)”,而是5墩6眼(孔)。为何称它为“五眼桥”?村民告诉记者,至今也无人对古桥的取名进行过考证。另据史料记载,“五眼桥”建造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清朝监生、县丞徐斯誉(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建造,迄今已有272年的建桥历史。 

据河源市文广新局局长蒋武生介绍,五眼桥以红砂岩建造,桥拱之间贴近水面部分,用花岗岩建成船形石台,以减小水的冲力。石料采自江西采石场,结构坚固、造型优美,历经270多年的风雨侵蚀,古桥依然完好无损,古韵犹存。五眼桥既是广东与江西两地人“粤赣通衢”的历史物证,又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活标本”,蒋武生说,江西定南人当年要到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赶集,必经五眼桥,当时,古桥附近的圩镇相当繁荣,到了清末之后,才逐渐衰落下来。

“它是坡度较小的一座石拱桥,当时这样的设计是方便状元返乡”,当地村民徐老伯称,古桥两旁以前是没有护栏的,直至1987年古桥重修时才在桥两旁竖起了钢管护栏。

徐老伯说,在清朝年间,河源地区的考生要进京城考试,多数要经过五眼桥,中举后会骑着高头大马或者坐八人大轿返乡,五眼桥的石级坡度小是为了让马轻松过桥,而没有护栏的桥身会更开阔,抬轿过桥不会拥挤。

古桥曾历经八次维修
在古桥旁边,1988年设立在桥头的1.5米高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重修五眼桥的立碑志,碑志称,闻名粤赣两省的五眼桥,是古老的建筑遗物,该桥由清朝监生、县丞徐斯誉(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创建。它对粤赣两省人民的南北交通、繁荣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建桥后历经了七次大小的维修,公元1987年10月,古桥第八次全面重修,历经一年完成。按此推断,今年的古桥修缮则是第九次重修。

将于今秋筹资第九次修缮古桥

当地村民称,五眼桥建造年代久远,是古人高超建筑智慧的一个“活标本”,现在应该好好保护起来。这座有着270多年建桥历史的五眼桥,如今仍然在发挥着它“连通粤赣通衢”的作用。

有当地村民建议,五眼桥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如今不应该再这样被当作一座普通的桥梁来使用,以免超负荷地承担日益增多的过往机动车辆的碾压,可在旁边再修一座新桥,以减轻古桥的负担,同时将这座“五眼桥”作为一种观光桥继续保留使用。

由于五眼桥的桥面上受到长期足踏车压,现已留下了不少凹凸不平的历史印迹。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五眼桥”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作出决定,从今秋起开始筹资,计划在今冬明春将古桥进行第九次重修。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