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围龙屋一角。
“这墙连枪都打不破!”(见左图)桂叔说,建围龙屋的材料是三合土:必须是没有杂质的干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而成。 围墙很坚固,它曾被洪水浸泡,但仍能保存至今。
在三水区大塘镇六和片区,几乎就是一个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而在乐屋村中,有一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围龙屋,虽然现在已没人住了,却寄托了村民不少回忆……
作为客家人民居的杰出代表,围龙屋既有中原古朴的遗风又有南部山区的特色,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由此,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和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的民居建筑物。 文\图 记者杨波 通讯员黄猛高
村中寻幽
穿越竹林见围龙屋
记者来到三水大塘镇六和片区,几角屋檐从绿阴中显露出,景致诱人却不闻人声,村庄寂静。这里便是乐屋村,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在三水并不少见,乐屋村大部分人都姓乐。
记者找到一户人家询问围龙屋在哪里,屋主指向不远处一片屋脊说:“那里就是,不过现在已经不住人了,平时堆放一些农具,只是清明时分祭奠祖先时有些人气。”至于这围龙屋的历史,村民都说不清了。
沿羊肠小道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绿树青山,近处池塘水井,脚下是一块开阔整洁的禾坪,正面对着的一片房屋背山面田,前低后高,坐落在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的便是围龙屋。
这座半圆形建筑布局鲜明,左右对称,红瓦黄墙,显得很深沉。它恰像一把龙椅:周围的围屋形成龙椅的圆形椅背,中间正屋就是椅座,而中间的花阶(围屋和正屋之间的半圆形空地)就是那龙椅上的小靠垫了。
据介绍,一直以“皇帝身边人”自居的客家先民,当年初到南粤这山岭蛮夷之地,为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自己是皇帝的子孙,就依地势将屋子建于山的斜坡上,筑成龙椅形状,将皇帝这真龙天子围在中间,所以这种房屋也就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岁月洗礼
古屋难敌岁月苍颜老
围龙屋围墙上端的白墙采用素描笔法描绘了几幅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场景,两端屋角运用的则是传统的抬梁式与穿斗式构建。右手边“永安里”门楣上的勾栏画栋是1946年重修时所建,经过60年的风雨冲洗,今天想要复原旧景却也不易了。
“我小时候一直在这里居住,整个围龙屋至少住了几百人,祠堂大门和左右小巷各设一道门。三道门一关,盗贼难进,即使进来也跑不出去,喊一声就能抓住盗贼。”村民桂叔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围龙屋的建筑中心是祠堂,左右两排房屋围着祠堂绕成同心半圆,屋门上的铁锁已锈迹斑驳,有的门甚至只是用铁丝随意搭一下就行了。门旁或门上有一个小洞,专门给猫狗出入。祠堂后面的房子呈扇形,内窄外宽。
桂叔遗憾地告诉记者,乐屋村原有两层“围龙”,村民为建新屋已拆掉一层,仅剩的一层也有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