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牌”火花
中国最早的火花和民族火柴工业均诞生于广东。北伐时期,爱国商人还曾专门为北伐将士设计发行特种火花,以鼓舞士气。
火花是人们对火柴盒贴画,也就是火柴商标的美称。精心设计的火花堪比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今年58岁的广州市民李伟钦,花47年收集了约50万张中外火花。他收藏了中国最早的火花,即1879年(清光绪五年)由广东佛山巧明火柴厂印制的“舞龙唛”。这枚火花图案为四个小童舞龙,风格古朴喜庆。有意思的是,李伟钦收藏有七个不同厂商生产的“舞龙唛”火花。
原来,巧明火柴厂于1889年迁至广州,到了上个世纪头十年,广州地区的火柴厂除巧明外,还有太和、番禺市桥广中兴龙厂、华兴等七家。当时中国并无商标注册制度,由于当时“舞龙唛”商标深入民心,七家火柴厂也都使用“舞龙唛”商标,以吸引顾客。
然而,巧明厂不久被日本商人吞并,并改名为“巧明光记”火柴厂。日本商人通过领事馆向清政府施压,声称其他厂使用“舞龙唛”商标属于“侵权行为”。而清政府外交衙门照会日本公使,称龙是清政府的国旗,因此,国人以舞龙为商标与外国人无关,不属侵权。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广西梧州火柴厂还在使用“舞龙唛”商标。
“舞龙唛”火花
今年是北伐战争90周年,在李伟钦的藏品中有一枚特殊的北伐纪念火花。1916年春夏北伐战争前夕,时任护国军总司令的蔡锷为了“振军威、鼓士气”,在广东肇庆举行了一场以赛马为主项目的“军中运动会”。而蔡锷的老友、广州兴利华记火柴厂的老板毕永华,不仅赞助了“军运会”,为了表示对北伐的支持,还以赛马为题材,设计出一款新火花。毕永华采纳蔡锷的建议,火花画面充分显示了“护国军”特点,骑士身穿草绿色军装、马靴,吹响冲锋号,更在军号前标以硕大的红色“V”字,象征胜利(即英文victory缩写)。
定稿后,毕永华立即赶回广州印刷,由于操劳过度,不幸突发中风倒在印刷厂包装车间,撒手人寰。蔡锷闻讯后悲恸地说,一位商人能有如此爱国激情,我军将士更要不负厚望,奋勇出击,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款“战马牌”火柴面市后,备受社会青睐。北伐军将士将其称为“最佳军需宝”,孙中山先生对此也有过誉评。1921年会见当时苏俄代表马林时,还赠送他几打“战马牌”火柴。
随着打火机的诞生,火柴如今日益淡出人们的记忆。包括广州火柴厂在内的多家曾以印制火花而驰名全国的火柴厂纷纷关门,全国仅剩四五十家。与此同时,火花的收藏价值却迅速飙升,目前,上个世纪20年代由巧明厂生产的“舞龙唛”火花已被估价到8000元一枚。(省档案编研部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