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潮州古城有条太平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9  浏览次数:549
这是一条贯穿南北的牌坊长街,北接金山,南到南门古,一路牌坊一路商铺。它曾经是潮州古城的中轴线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以前叫做大

这是一条贯穿南北的牌坊长街,北接金山,南到南门古,一路牌坊一路商铺。它曾经是潮州古城的中轴线上最繁华的商业街,以前叫做“大街”。现在地道的潮州城人在口头上还是叫这条路为大街,它的学名叫做太平路。

旧日的太平路牌坊(历史图)

1926年,军阀洪兆麟在潮州城开辟马路,于大街北端近上水门街口左近,掘出一块石碑。碑约一人高,近三尺宽,碑阳镌刻“太平”两个大字,碑的左下侧,镌刻“致和元年”四个小字。致和是元朝泰定帝的年号,是年为公元1328年。太平碑是六百多年前之物。洪兆麟获得此碑,乃于大街北端筑一三级圆台,树碑其上,称为百花台。太平碑背北面南,正前方就是大街。洪兆麟遂将大街易名为太平路。

那些鳞次栉比的牌坊,从百花台一直至南门古,各式各样的石牌坊。牌坊也叫牌楼,潮人俗称为“亭”。历史上的潮州一直是州府治所,人才辈出,牌坊众多。据地方文献记载,明、清两代,潮州城中累建的石牌坊150多座,有科举坊,如状元坊、榜眼坊、七俊坊等;有名宦坊,如大总制坊、圣朝使相坊等,还有大量的贞节牌坊。 这些牌坊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全国之最,潮州府城因此被誉为“牌坊城”。其中太平路拥有47座,规格最高,最为精致,因而称作“牌坊街”。牌坊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桥顶食炒面,城内看亭字。”从俗谚足可以看出潮人对牌坊书法艺术的景崇。一座座牌坊背后大都有一段光辉历史,如林大钦少年得志中状元、翁万达镇守三关、王大宝勇斗奸臣秦桧、刘进忠大战四狮亭等等,牌坊记录了坊主的生平、功勋和官职,这些既是地方志的“原始凭证”又是后人励志奋发的“活教材”。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太平路上的百货大楼的原址——曾经,它以前相当与我们现在熟悉的大超市,是人们购物的唯一去处!其实啊,无论是老一辈的人还是现如今的新新人类,都拥有一样的生活!

继修复古城墙、广济桥之后,2006年古城潮州又将斥巨资“原址、原状、原工艺”复建明清的太平路和东门街,再现当年牌坊林立的独特景观。与北方的大多数古牌坊不同,潮州的古牌坊,其柱子、盖顶及其它构件和装饰,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浑然一体,更显古朴庄重。太平路上古牌坊,一座一样,风采各异。坊额题字,或三字,或四字;书法风格遒劲、雄浑;其安置在坊上的部位也各有不同。建筑技术精湛,石构件的雕刻十分精美,牌坊上面的坊匾均由当时知名的书法家所写,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

走在牌坊街上,可以发现不少沿街立面建筑都已“穿衣戴帽”,显得古典质朴,沿街商铺门面招牌装饰也显得古色古香,有的商铺还打出老字号招牌,增添了不少旧时风貌,昔日牌坊林立、十步一景的古城古街风姿已经渐现。而当夜幕降临,在灯饰的点缀下,从“四进士坊”、“状元坊”到“侍御坊”,已经完工的北段牌坊街显得更加绚丽迷人,别有一番韵味。

*太平路上有古井:

二目古井:在太平路的尽头,有一个古井,因为有两个井眼的缘故,故称为“二目古井”。上面记载它建于戊辰年春。井上爬满了青苔,经过多年的风霜雨雪已变得破旧不堪,看得出它已荒废多时。在潮州有非常多这样的古井。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些上了年纪的古井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骑楼:

潮州骑楼其商业性与居住性两种功能融于一体,潮州古城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尚为一府之治,是当时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经济较为活跃。古城区形成较具规模的商业街,因地处岭东,属亚热带地区,多雨、炎热,骑楼下为人行交通,上为住宅,内侧布置商铺,街道两侧同出一檐廊,既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又可方便人们的交往。至于在建筑用料和装饰手段上,潮州为著名侨乡,颇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反映出外来文化舆传统文化的复合,成为潮州市近代建筑的代表。

*古名居--甲第巷:

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好的。在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而在这十巷之中,府第较集中,保存较完整,修复工作最完善的,当属甲第巷了。

甲第巷位于潮州古城区南部,一端通太平路,具有潮汕地区各类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在建筑技术与艺术方面均有大的特色。民居建筑山墙上的彩色嵌瓷,屋檐和柱头上的精制的木雕和石雕,山墙屋脊的形式则根据房屋的朝向与布局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民居室内的地坪采用当地传统的红方砖,室内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如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鼎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缝呈“丁”字型隐喻生男孩;过道的地坪铺成“田”字型隐喻家有田地。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