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清代岭南人就住这房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7  浏览次数:1505
摘要:12月7日,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名单揭晓,位于斗门区乾务镇的网山村榜上有名,成为继赵家庄、会同村后,珠海第三个省级古村

摘要:12月7日,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名单揭晓,位于斗门区乾务镇的网山村榜上有名,成为继赵家庄、会同村后,珠海第三个“省级古村落”。

俯瞰网山村。

村里有35棵百年以上的古树。

网山村的民居流露着朴素之美。

网山村之走访

◎走访地点:网山村

◎讲述者;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81岁村民黄关荣

◎档案: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除部分古民居、祠堂残旧破落,整体上仍保存完好,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

12月7日,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名单揭晓,位于斗门区乾务镇的网山村榜上有名,成为继赵家庄、会同村后,珠海第三个“省级古村落”。这个曾因在珠海首创“十户联保”引起关注的小村庄再次走进公众视野。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一些古建筑专家誉为是:“中国清代古岭南人民居建筑的活化石”。而在岭南建筑分布众多的广东,这块“活化石”究竟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本报记者昨日走进了这个古村庄揭开其中的秘密。

建筑存留清代岭南人生活场景

网山古村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树间,当车行至村口,远远看去,绿瓦、黄墙、古巷,夹杂着一股久远古朴的气息一齐涌入视线,深邃、幽静之感油然而生。

穿行于村落,记者犹如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两百多年前岭南人的生活场景第一次如此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触手可及。这些矗立了200多年的建筑以青砖、黄泥为墙、瓦,木材为屋顶构筑而成,虽饱经风雨,外表斑驳破损,但主体基本保存完好。黄泥层层夯筑起的墙面至今坚固如新,绿色琉璃瓦在岁月的洗涤下也依然光彩照人,屋檐、屋脊、栋梁、窗雕、石雕、木雕等建筑装饰,随处可见,无不带有着浓厚的清代古建筑特色。每间古民居上还开有一扇大小相同的窗户,房顶的还开有天窗,晴天时打开,雨天关闭,清代岭南人对采光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网山古村民还极具浪漫的,在每家每户的窗上雕刻有石质镂空花纹,均为造型简单的叶形结构,实用而美观。

不同于江南村落的曲径通幽、妩媚动人,也不同于北方建筑的大气粗犷,网山古村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棱均呈现出一种朴素之美,处处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赋予了网山村“古岭南民居建筑活化石”的美称。清代古岭南人的生活细节在这里被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以致数月前,当省文联的古建筑专家到网山古村考察时,先是惊奇继而大喜。当时曾陪同专家组考察的乾务镇文化站站长周永燊告诉记者,一些老专家一边看一边激动地跟他说,“岭南有不少古村落,但不是淹没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毁坏殆尽,就是已经无人居住的,沦为固定的景观摆设,毫无生气,但像网山村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原生态,极为罕见”。

更令人称奇的是,经古建筑学家测量,网山古村的房屋之间的间隔大小基本一致,这体现了古代岭南很早就有了强烈而严谨的规划意识,并且坚定地付诸了实践。

风物古树城墙都有一段古

村内还有祠堂3座,武帝庙1座,并种有大量古树,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35棵,进入这里,满眼古色古香,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据村民介绍,这些古树最老的已有200多岁,是该村建立之初,祖先栽下的,至今依然茂盛。

在村落中,至今还矗立有一座城门,上书“迎阳门”三个大字,两侧各有一道三四米长的黄泥墙,因雨水冲刷,已见倾颓之势,墙高近两米,上面还开凿有射击垛口。村民告诉记者,城墙、城门均是民国时期村民捐资修建的,当时是为抵御土匪,解放后,国泰民安,城墙失去了作用,因为长久无人修葺,已成危墙,村委会遂于几年前组织人手将其拆除,目前仅剩城门和一段残垣留作纪念。

逼仄幽深的小巷中,几位村民坐在屋檐下聊天,享受悠闲午后,见到记者一行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也一定曾这样坐在屋檐下,聊着家常。一辆摩托车发出隆隆的轰鸣穿过绿墙古巷,现代文明与古岭南田园生活在这一刻交汇。

传奇日军动恻隐之心没有烧村

网山村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历史上曾几度险遭毁灭。81岁的村民黄关荣说,民国时期,国内兵灾四起,政府自顾不暇,斗门一带土匪横行,网山村周围当时聚集了7个小村庄,但因屡遭土匪入村烧伤抢掠,村民不堪骚扰,只得被迫放弃,远走他乡,一个接一个的村落从此消失,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网山村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这得益于我们在民国时期修建了城墙”。

黄关荣说,民国时期闹土匪,其它村都无动于衷,但网山村就发起倡议,村民捐资修了一道近两米高城墙,将全村围起来,城墙上还开凿小孔用来瞄准射击,并建起五六米高的碉堡,而网山村村民全为黄姓,算起来都是沾亲带故,比起其他村落更为团结,每次土匪袭来,村民都能齐心协力,拼死抵抗,将土匪挡在了村外,村落因此得以保存。

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网山古村再次险遭灭顶之灾。黄关荣介绍说,1938年,日军占据斗门后对网山村进行了轰炸,所幸准头不佳,只炸毁该村七八间房屋,其后,日军又数次进村劫掠,当地村民因听闻日军在附近的三灶岛大肆烧杀,一度为之惶恐,不想日军见网山古村造型奇特,似是动了恻隐之心,没有进行烧杀,每次劫了些粮食就走了,这个两百多年前建造起来的古村落得以延续至今,成为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掌故

漳州黄姓兄弟到此创祖

网山村立村也有一段典故,曾几经波折,村中老人至今仍口口流传着祖先建村的故事。

该村81岁的老人黄关荣说,据祖祖辈辈流传,网山村祖先来自福建漳州,是明时开漳圣王陈元光率8000乡勇赴闽后衍生出的一支,其中有一对黄姓兄弟,哥哥启琼公、弟弟泽胜公于清乾隆间,携家带口到斗门一带安居。兄弟俩最先来到虎山(网山村原属的镇名,后撤销,划归乾务镇)附近,想在此落户,但到了南山一看风水,觉得不合适,又到马山,觉得此地经常受潮水侵蚀,更不合适。兄弟二人一路奔波,已是筋疲力尽,信步来到来东山脚下,忽然眼前一亮,这里山清水秀,地势开合,不啻为一方乐土,很适合繁衍子孙,遂在此定居。这个远道而来的黄姓家族从此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日渐壮大,一晃两百多年过去,村民从最初的两兄弟发展至今天的1400多人,可谓人丁兴旺。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