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十三行曾经的辉煌岁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6  浏览次数:577
在100多年前的广州,有这样一个商人群体:他们被西方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手中掌握的财富连政府都要眼红,以至要

在100多年前的广州,有这样一个商人群体:他们被西方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手中掌握的财富连政府都要眼红,以至要勒令他们代缴战争赔款———这就是被称为帝国商行的“广州十三行”。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得一干二净的群体。今天,人们不禁要问:当年的十三行究竟掌握了多少财富?广州行商们又为何要离开他们发家的地方,大批迁徙到上海?

据了解,广州市档案界和史学界经过数年系统的挖掘,发现了大批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有关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史料。以这些史料为脚本,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广州市档案馆、市社科联、荔湾区政府等5家单位联合摄制的《帝国商行》将在今年4月8日首播。同时,广州有关方面还将举行《十三行史料展》和文献书籍首发式。本报记者特将此部纪录片和展览的部分内容提前披露,以飨读者。

据介绍,“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从世界商贸的角度看,一口通商是贸易上的一种束缚,但客观上却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在100多年前的广州,有这样一个商人群体:他们被西方认为是18~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手中掌握的财富连政府都要眼红,以至要勒令他们代缴战争赔款———这就是被称为帝国商行的“广州十三行”。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得一干二净的群体。今天,人们不禁要问:当年的十三行究竟掌握了多少财富?广州行商们又为何要离开他们发家的地方,大批迁徙到上海?

据了解,广州市档案界和史学界经过数年系统的挖掘,发现了大批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有关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史料。以这些史料为脚本,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广州市档案馆、市社科联、荔湾区政府等5家单位联合摄制的《帝国商行》将在今年4月8日首播。同时,广州有关方面还将举行《十三行史料展》和文献书籍首发式。本报记者特将此部纪录片和展览的部分内容提前披露,以飨读者。

据介绍,“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从世界商贸的角度看,一口通商是贸易上的一种束缚,但客观上却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广州十三行”原是牙行商户

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在清政府开关初期,接待西方商船的制度极其混乱,遇到大量船只到来,官员经常招架无方,洋船常被堵在港外迟迟不得贸易。

于是,广州珠江岸边有着大量的商户牙行便应运而生,它们用正常的经济手段集散货物,深受外商欢迎。

1686年春,广东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这被普遍认为是十三行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

在以后的日子里,洋行数目变动不定,最多时有26家,最少只有4家,但“十三行”约定俗成,成了这个商人团队的固定称谓。

盛:1822年火烧十三行熔化洋银流满街

在展览和纪录片中有多幅历史图片再现了十三行昔日的辉煌。其中有当时的西方画家画下的广州十三行全景图、广州府图、广州珠江江面图等,不少图画都是采用当时世界最新科技的铜版制图,画面上十三行商馆区各国商贾穿梭,江面的上万舸竞舤的场面让人不禁对当时广州的繁华叹为观止。

远看:中西风情融成一体

从画面中我们看到,十三行在地理上包括中国行号与外国商馆两个区域:中国街区有一组宽敞的中式建筑,里面有很多房间和庭院,这是行商公所,由政府选定最富、最有声望的人担当行首,被称为总商。

在十地街区内紧邻中国行号的是各国商馆,这里是供洋人经商、居住的地方。商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带有异域风情,成为一个世界商务机构的博览会。木板平顶型的中国行号与拱形廊式的西洋楼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

近看:金山银海繁荣富裕

在目前留下的记载中,常常把十三行商馆描绘成为“金山银海,堆满银钱”的景象,那到底十三行时期繁荣到何种程度呢?据即将正式发行的《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记载,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仅此一场大火就烧毁了商馆价值4000万两白银的财物。

衰:代清朝缴纳巨额赔款榨干行商老本

鸦片战争是导致十三行破产的导火索。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到达珠江口外,鸦片战争轰然爆发。战火让17~18世纪东方的贸易中心“广州十三行”渐渐衰败。富庶天下的行商家庭也纷纷破产。

战火所到处行商破产

在《帝国商行》的脚本中,以“落日挽歌”作为该片最后的一幕。战争期间,英军所到沿海城市皆势如破竹,只有在广州城外不攻而退。这其中有着至今仍鲜有人知的内情:当时英军已兵临广州城下,准备发起总攻。守城将军奕山统领的清军部队无力抵抗,于是令行商前往调停。在城外,行商伍绍荣与英军首领义律讨价还价达成英军退兵协议———限广州方面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两白银的赔款为条件。结果奕山逼迫十三行商人出资200万两,其中以伍氏家庭出资最多,计110万两。由于是地方上自筹款项,奕山在向清廷报告战况时,便隐瞒了他乞降讲和的真相。签订《南京条约》后,由于“广东之富扬名于天下”,又是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场,首当其冲成为清政府的榨取对象。道光帝决定让十三行商人就地筹款作战争赔款,此举令不少行商纷纷破产。

被逼缴赔款行商北迁

1843年春天,广东官府传令行商伍绍荣等人,要求追索300万银元,限全体行商六日内全数交清。这次赔款,怡和行伍绍荣被勒缴100万银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银元。此外,《南京条约》中规定,广州行商不得垄断贸易,开放五口对外通商,这个条约最终为十三行的特权画上了句号。这正是英国人在一个世纪前的愿望。广州不再是唯一开放的口岸,行商已也无法管理对外贸易。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炮火将具有150年历史的商馆化为灰烬,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时,一些精明的广东商人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上海。他们带着大笔财富北上,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现在如果追溯上海的第一批开拓者,其中大多是广东商人。

富商们在西关兴建的花园别墅

茶叶行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