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明信片,展现殿宇式建筑正面,注释是以英文书写的广州帝王庙。
本报讯 (记者罗桦琳) 曾在广州举办的“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上,由英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一组两张百年老照片引起了文史专家的高度关注。这两张照片由著名摄影家赖阿芳于1870至1875年间拍摄,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同角度展现了广州城内的一座殿宇式建筑。多位专家学者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相关史料记载,初步推断该建筑应该是曾矗立在广州旧城文明门外的万寿宫。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麦胜文和他的德国朋友Michael Kmpfe在1875年,英国传教士John Henry Gray出版的游记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游走广州城》)一书中描绘了万寿宫的建筑架构及功用,当时广东向朝廷进贡的“虫白蜡”也是在此烧制而成。
“离开文昌庙,穿过旧城的文明门,沿着青云直街一直往前走,就到了万寿宫,我们外国人通常将这座被红墙围绕的殿宇式建筑称作帝王庙(Emperor's Temple)。”这本游记,不乏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观感,如“恐怕是没有人胆敢走在御道和满载圣物的石雕之上的。”
书中这样描述万寿宫的功能:万寿宫建于大清皇朝康熙52年正月,即公元1713年。每逢正月初一和皇帝、皇后的寿诞,广州的文武官员都要齐集万寿宫朝拜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在皇帝驾崩或皇后逝世之时,所有官员亦须在万寿宫内相应的牌位前泣拜哀悼。官员途经万寿宫,都必须下马或下轿步行走过正门,以示对皇帝和皇后陛下的尊敬。
谜团仍待解开
麦胜文说,他的德国朋友Michael K?mpfe最近在柏林购得两张19世纪末印刷发行的原版老明信片,注解都蕴含了“朝拜皇天之所”的意思。再认真比对两幅图像的细节,可以断定两图反映的是同一座建筑物,即万寿宫。事实是否如此?还需专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