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物天地 » 正文

关于磬币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5  浏览次数:651
磬币也就是泉界又称之桥币或铜璜的一种珙似糨弓又像桥形的小青铜器物。目前发现的磬币有两种:一种整体为磬币或桥状平板,无纹饰

磬币——也就是泉界又称之“桥币”或“铜璜”的一种珙似糨弓又像桥形的小青铜器物。目前发现的磬币有两种:一种整体为磬币或桥状平板,无纹饰一种两端作兽头状,有图案纹饰或文字。其宽度约为20—30毫米,两端直线距离约为70—110毫米,大量出土于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或窖藏,出土时一般是成摞压叠放置,或与钱币位置相连。近年陕西曾出土数批。

磬币是不是币?早在清代,泉界就有过争论。《金石索》指出:“此钱如磬,相传为压胜钱。”《古今钱略》称其为“奇品钱”。而一些家认为考无实据,未予认可。近人丁福保先生在《古钱大辞典》中,将磬币与良金钱牌等并列为“古代铜器”、谓其“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欲明其非币耳。”究竟孰说为是,难以定论。近年又出现了新的争论,笔者以为,还是多观察,多研究为好,不要轻易下结论,即使要下结论,也应当使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

笔者对磬币注意较早,对丁福保先生《古钱大辞典》单方面于此的观点早有怀疑。丁著《大辞典》在将磬币列为“非币”的同时,把良金钱牌也列为“非币”的“古铜器”,而在对近年出土钱币的考证中,良金钱牌作为楚国货币已为泉界所共识。

       近年来,笔者所见所闻,磬币的成批出土,也给“磬币非币说”带来很大的冲击。有关报告中的磬币成摞压叠在一起与钱币位置相连,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一些文章将磬币称之为“铜璜”,因为其形状与玉器相像。而璜是一种礼品,也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的随身饰物。既然如此,它就应当悬挂或佩带在墓主的身体某部位或贴身放之。而不应当单独放置。压叠成摞与钱币放在一起,正是古代人以钱币陪葬的一种礼俗。

主张磬币非币者提出的另一理由是:古代钱币应有文字,无文字即非货币。此说当然有一定道理。但需知磬币是一种早期货币,早期货币中铜贝、玉贝均无文字。从生产工具向货币过渡时的无文大布,(空首布),其钱币功能也是泉界公认的,那么,磬币因无文而被排出币的行列,似乎不太公平。

况且《金石索》等古籍中指出:磬币为古之太原市胜币。以笔者之见,最少也应肯定它作为冥币的功能,而冥币又往往是世间货币的对应物,和当时流通的货币肯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主要的是“磬币无文”这一论点是否建立在占有大量资料与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其有着很大的片面性。这里出示的一枚磬币的拓片,就有明显的文字符号。因为笔者古文字水平有限,不敢触犯考古专家唐兰先生所说“古文字释读六忌”,现将拓片公开,请方家释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钱币演变进化的历史是多元化的,其过程也是复杂的。玉璜是礼器,所以和璜相像的磬币就只能是礼器而非钱币,持此观点未名失之简单。中国古钱的主体形式——方孔圆钱,其前身的圆孔圆钱,称之为圜钱。圜钱起源于玉璧,而玉譬也是一种礼器。那么,我们能说燕国的“明化”钱,秦国的“珠重一两十四”以及“垣”字钱,“共”字钱,都是“铜璧”而非钱币吗?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