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历四月十七,黄埔长洲岛纪念金花诞。
金花庙后街犹在,金花庙已无。
金花街惠福路皆来源于这位“广州本土神” 相传她能庇佑母子平安
提起“金花”,不少广州老居民会想到荔湾区的金花街,其得名源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广州一位名叫“金花”的女孩,相传她能守护妇女儿童,被尊称为“金花娘娘”,至今广州还保留着农历四月十七的金花诞。民间广泛流传着金花姑娘十分曲折动人的故事,除了金花街,越秀区的惠福路、海珠区的鳌洲码头、黄埔区的长洲岛都和金花有着密切关系。
文/ 记者廖靖文
图/ 记者邱伟荣
谁是金花姑娘?
据载,金花生活在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广州巡按夫人临盆难产,巡按大人手足无措,累极小憩,恍惚间,梦见一老翁说:“快请金花姑娘来,可保母子平安。”巡按大人立即派人在广州城内四出寻找,竟发现名叫金花的女子有上百人,就逐一带到府上。当一位年方十四的姑娘刚进入后堂,就传出了婴儿的哭声,巡按夫人顺利产下一男婴。
巡按大人欢喜极了,连连称金花姑娘救其夫人于危难,认为金花是仙女下凡,对她再三叩谢。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广州城,旧时由于医疗条件差,妇女生孩子非常危险,犹如过“鬼门关”。金花姑娘的出现仿佛就是妇女的守护者,许多妇女临产都慕名找她助阵,庇佑母子平安。
令人唏嘘的是,这种神奇力量却给年轻的金花姑娘带来不幸。金花长大了,可是她被民间传得神乎其神,没有哪个小伙子敢娶她为妻。金花姑娘成了“剩女”,最后竟悲愤在自家附近投湖自尽。
金花如何变神?
相传,在金花投湖后的第七天,湖上竟浮起一具檀香木雕神像,容貌和她一模一样,老百姓就在金花家旁立了一间庙,尊之为“金花保子惠福夫人”,金花自尽的湖被称作仙湖,她原来居住的地方附近也被称为惠福巷。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介绍,自此之后,金花娘娘就成了广州特有的“本土神”,现在惠福东路有一条仙湖巷,就是当时仙湖所在,惠福巷就是今天的惠福路。
金花庙可谓命运多舛,修建没多久就遭遇破坏。据《番禺县志》记载,嘉靖年间,那年的四月十七金花诞非常盛大,挡住了当时提学魏校的路,魏校是外地人,不了解金花的来历,觉得百姓为其立庙莫名其妙,一怒之下下令毁了金花庙。几经周折,老百姓将金花娘娘的神像迁移至滨江西路。后来滨江西路重修,金花庙被拆毁。在南华西一带,老人们告诉记者,鳌洲码头旧时就名叫金花渡口。
寻访金花庙:已变杂货铺
躲在深巷鲜为人知
今日的荔湾区金花街就得名于辖内曾经的金花庙,这座金花庙位于西华路与金花直街交汇处。记者昨日几经寻访,才找到金花直街内的金花庙后街,这里以前有一个“金花直街”的牌坊,在西华路上非常显眼,一年多前却被拆除了,附近的街坊都感觉十分可惜。
对于“金花”的来历,街坊都了解一二,知道是因为金花庙而得名。但记者询问了十多名街坊,却无一人讲得出金花庙的确切位置。直到找到住在金花庙后街1号的陈婆婆,才指出金花庙故址就是在金花直街右边的粮油杂货店和茶叶店。这里曾是幼儿园,现在改建成两层楼房,一层是商铺,二层为民居。
唯一完整金花庙
安身黄埔长洲岛
“如今广州市民中清楚知道金花传说的已经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了硬件作为载体,就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花文化在广州市区逐渐式微,曾应枫认为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令曾遍布城区的金花庙逐一消失。
目前,广州市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金花庙,位于黄埔区长洲岛上。这座金花古庙建于清代中期,经过前几年的修复后,长洲金花庙已经重新对外开放,让年轻人有机会再了解濒临失传的金花故事。
独特的金花文化
除了庇佑母子平安的金花娘娘,在生育和教养婴儿中都有专门的奶娘负责护佑,分工细致,分别是: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保胎夫人陈氏、濑花夫人林氏、养育夫人邓氏、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教饮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黄氏、腰抱夫人万氏、大笑姑婆祝氏。(古时,“花”者,指胎儿、婴儿也,“白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堪称广州独特的金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