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南校区惺亭西侧的石牌坊。
石牌坊上清晰可见“乙丑进士”四字。
乃“四牌楼”中的一座 六十年前迁徙至此
典载四牌楼
惠爱、忠贤、孝友、贞烈四座牌坊,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毁。
老广州四牌楼
解放中路上的5座石砌牌坊,自北往南依次为盛世直臣坊、乙丑进士坊、承恩五代坊、奕世台光坊、戊辰进士坊。建于明代中后期,其中四座为纪念广东籍进士而立。这五座牌坊两侧街道也被称“四牌楼”。现仅存当年赠与岭南大学的乙丑进士牌坊。
文/ 记者 廖靖文 图/ 记者 邱伟荣
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惺亭的西侧,伫立着一座石牌坊,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牌坊堪称康乐园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原来广州城内“四牌楼”中的一座。位于现今解放中路的“四牌楼”为何会消失,又怎样重现在中大,当中的故事堪称广州百年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典范。
四牌楼是文物也是地名
“四牌楼既指现解放中路一带的系列牌坊,又是地名。”省作协专业作家杨万翔对“四牌楼”的沿革细致考证,“当世老广州人见过的四牌楼,并不是典籍记载的惠爱、忠贤、孝友、贞烈那四座牌坊,而是指从中山路口至惠福路口依次矗立在解放中路上的5座石砌牌坊,前者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毁坏了。”
这五座牌坊自北往南分别为盛世直臣坊、乙丑进士坊、承恩五代坊、奕世台光坊、戊辰进士坊。牌坊均建于明代中后期,除第一座纪念清官海瑞,后四座专门为纪念广东籍的进士官宦而立,是当时广东跻身教育文化大省的见证,长达数百年中,都被视作城内的地标及重要文物。沿着牌坊两侧的街道也被称“四牌楼”,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被拓展成贯通南北的唯一的主干道,定名“中华中路”,但市民仍习惯唤做“四牌楼”。
古牌坊让路城市建设
抗战胜利后,广州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开始复苏,作为当时唯一贯通南北的主干道,从四牌楼下通过的汽车日益增多,五座石牌坊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
独立研究者、广州城建史专家卢洁峰女士表示,鉴于这种情况, 当局决定拆卸五座牌坊,并分别找到安置点:“奕世台光”和“戊辰进士”两座石牌坊,被移建于汉民公园(后来的中山四路儿童公园)南门和西门;“盛世直臣”和“承恩五代”两座牌坊则移建于中山纪念堂背后百步梯的两入口处。剩下一座“乙丑进士”牌坊,则被赠送给著名高等学府岭南大学,迁移至十多里外的河南康乐园内。
搬迁中连斜坡角度都要测
搬迁时,“每一个石构件都进行了编号。”在缺乏现代化机械的年代,要搬迁五座重逾百吨的庞然大物,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卢洁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不发生意外,工程估算中,连搬迁途中道路的斜坡角度都仔细测算,将可能遇到的颠簸考虑在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47年9月底,五座牌坊分别在新址复建完成。
遗憾的是,位于百步梯和儿童公园的四座牌坊都先后被破坏,不复存在。仅存当年赠与岭南大学的“乙丑进士”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