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广州沿江西路,一座典型的西式建筑映入眼帘,引人遐想,这就是粤海关大楼。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粤、闽、浙、苏四省设立海关,管理港口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被海关取代,这是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开始。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在四口通商时期,粤海关在四个海关中最为重要。粤海关总部所在地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最快,逐步成为中外贸易的集结点。特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施行广州一口贸易制度以后,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的八十多年内,粤海关成为大清海关的同义词。
粤海关机构庞大,管理范围相当广泛。与其他海关不同,粤海关专设海关监督统管海关全部事务。粤海关监督的全称是“钦命督理广东沿海等处贸易税务户部分司”,充任者多为内务府满员,是皇帝的直接代表,由皇帝钦派,权力很大。首任监督设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的道光十八年(1838年)止,共有94人出任。
粤海关管理贸易的职能主要包括引水挂号、监管修船和协助稽查等。虽然以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为主,实际上具有对外交涉、海防、贸易以及内外防范等多种职能,其运作以两广总督或广东巡抚为中心。主要法规由朝廷下达,海关监督负责征榷,广东十三行仅是运作的工具。
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址正式建立公署。如今看到的粤海关大楼是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4年奠基, 1916年落成,是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原正中拱券门上的“粤海关”三字,1949年后为“广州海关”代替。
粤海关大楼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建筑思想上的反映,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大楼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全楼外观威严雄壮,很好地反映了海关建筑庄严与威信的性质和功能。顶筑穹隆顶钟楼,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置大型四面时钟,内有英国制造的五个大小不一的吊钟,所以粤海关大楼又俗称“大钟楼”。至今仍以音乐报时,声传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