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态度决定一切
与2009年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办博物馆工作座谈会相比,此次成都论坛更体现出国家对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与日俱增的关注度,也是对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民政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精神的最佳贯彻。
在《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出台前,民办博物馆的界定较模糊,称谓也是“私人”“私立”“民办”“民间”“社会”等叫法并用。《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则统一了称谓,对民办博物馆的定义有了准确的表述,即民办博物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民办博物馆滥觞于上世纪80年代悄然兴起的民间收藏。来自于民间的民办博物馆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公民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民间资本壮大,民办博物馆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2009年的统计,经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328家,分布于除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的28个省份,占全国博物馆的10.86%。
《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就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提出了三条意见:高度重视,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加强扶持,为民办博物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法办馆,全面提高民办博物馆的质量。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成都论坛致词中充分阐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国家在对于民办博物馆发展所做的工作中,有两次比较大的突破。第一次即是同意批准成立民办博物馆,这是我国民办博物馆从无到有的重大转折;第二次是2010年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号召动员全社会支持民办博物馆的工作,要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制度设置。首先要在国家各部门达成一个共识,为了这个共识,国家文物局、文化部、民政部等部门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反复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措施。尽管并不完善,但就达成共识、社会承认等方面迈出了很大一步。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对民办博物馆发展给予相当的关注和扶持,如北京市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北京中华民族园博物馆;浙江德清县政府为陆有仁中草药博物馆以每亩5万元的优惠价格划拨土地35亩;山西平遥对进驻古城的民办博物馆免收前两年房租,后八年减半征收房租;江苏昆山市对民办博物馆提供水电、基础设施运行费用予以减免;四川成都市自2003年建川博物馆开工建设以来,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数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审批建设供地、解决贴息贷款等问题。2003年经成都市政府以每亩10万元左右的成本价出让500亩土地用于博物馆建设,2004年为建川博物馆建设提供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50%政府贴息的优惠。2009年为配合安仁博物馆小镇建设项目,成都文宇集团公司征资5000万元专门用于建川博物馆15个单体建筑的建设。
在国家层面上,也对民办博物馆有不少优惠政策。如由个人和民营企业出资筹建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投资额在每平方米4000元以上的博物馆,中央财政给予5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额400万元;民办博物馆组织异地展览,政府按照规模大小每个展览给予2万至4万元补助,如到市外或境外巡展,一个展览按照规模大小给予3万至10万元补助。
“政府对我们越来越好,2010年初北京市文物局给观复博物馆3万元补助。”马未都说道,“钱不多,表明的是政府对民办博物馆的态度。”因民办博物馆是新事物,正值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在论坛上,作为北京第一批民办博物馆馆长代表马未都,以前一直不愿接受“民办博物馆”的称谓,总以“私立博物馆”表述观复博物馆的性质。此次他却未“私立”二字了。原来,2011年5月,观复博物馆哈尔滨馆将开馆。这家地方馆是由当地市政府全资拥有,马未都笑称:“我现在开始接受民办这个词了,政府出钱,我们来办。”
法人治理结构缺乏
当前我国正处于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国博物馆每年都以近100座的速度在增长。单霁翔局长明确表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已从早年追求数量正式转向提高质量方向发展。本次论坛也是以提高民办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为主题,结合国内外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对博物馆建设方方面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谈及最多的莫过于完善民办博物馆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所言,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人们对民办博物馆的认识存在不足,常将民办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混为一谈,在发展民办博物馆时视为招商引资,这些落后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因此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初级形态与国外将民办博物馆列入委托基金会管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宋新潮认为,理事会制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未来方向,但是想要在全国推广实行并非易事。成功范例目前仅有观复博物馆一家,并且也与马未都本人的名人效应相关联。
2007年,观复博物馆实行理事会制,100名理事参与其中。马未都自身的知名度、良好的运营机制使得观复博物馆发展顺利,即使如此,也遇到不少困惑。马未都说道:“我认为无论是国家的博物馆还是民办博物馆,博物馆的属性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其公益性质,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是‘非盈利机构’。我说过,如果观复博物馆新馆成立,我一定把我名下的所有文物都捐给博物馆,我失去对它的控制权,使它变成社会公共的财富,我才心安理得。但是我怎么使他离开我也能良好的运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在电视上出现从来都是以观复博物馆馆长的身份,为什么?就是想把身上的价值往博物馆上移。”
目前,全国民办博物馆中,在无企业支持单以自身运营而论,能够盈利的屈指可数,观复博物馆即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每年有盈余,令其陷入尴尬境地。马未都说:“我们执照上写的是非企业法人单位,每年要交企业所得税。我对缴税本身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我很担心观复未来的发展。一旦博物馆发生问题谁来救济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十好几年了,我们不敢保证经济会一直增长下去,一旦发生停滞怎么办?我不希望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观复博物馆关门大吉。国外有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或许我们能够学习,如当企业运营发生困难时,政府会将该企业以前所缴企业所得税总额退还,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我们民办博物馆在上缴企业所得税的时候,以后有没有可能也效仿此种方法,为民办博物馆解决后顾之忧?”
专业化建设有空档
民办博物馆发展中所面临的另一棘手问题即是专业化建设问题。
民办博物馆普遍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在这一点上,大唐西市博物馆有奇招。该博物馆有实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支持,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创办人吕建中在创办博物馆方面也有自己的理念。当年,为了有效保护隋唐西市“十字街”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他特意邀请国内著名考古专家在商业用地范围内进行普探、发掘。当发掘到“十字街”遗址时,吕建中舍弃商业利益,把原定于商业开发的20亩用地建设成为具有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的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博物馆成立后,为了提升博物馆专业化方面的建设,吕建中煞费苦心。最为明智之举莫过于聘请陕西省博物院副院长王彬担任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王彬将国有博物馆的专业化带到了民办博物馆中,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受到了当地观众好评。王彬希望将来大唐西市博物馆所举办的这些优秀展览也能够和其他国有博物馆一起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活动”。
大部分民办博物馆既没有企业扶持作为坚强的经济后盾,又缺乏专业研究人员,他们的发展道路更加艰辛。邛窑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尚崇伟在听完王彬馆长的讲话后感慨颇深:“邛窑古陶瓷博物馆是我生命,专业化建设是关键,我不惜一切也要把博物馆建设好。”散会后尚崇伟仍和王彬馆长探讨如何增进博物馆专业化建设的难题。徐州炎黄圣旨博物馆馆长周庆明说:“希望国家能在民办博物馆专业化建设上给予帮助,比如对我们的藏品进行定级,或是多组织培训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我们个人的能力有限,需要专家学者多去我们那里指导工作。”
近年,国家文物局尝试组织国际专家组对民办博物馆藏品进行鉴定,如建川博物馆经专家组确认共有121件一级文物。200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在南京组织了文物科技保护标准培训班,民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第一次作为学员来参加培训。看来国家在提高民办博物馆的质量建设方面已开始行动,经过探索后,未来可以让更多的民办博物馆参与其中。
资金缺乏举步维艰
最难解决,也是事关民办博物馆生死存亡的难题,仍绕不过一个“钱”字。民办博物馆均存在资金匮乏、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博物馆应该开展的基础工作很难开展,也未能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有的博物馆甚至连日常维护都成问题。水、电、场地租金、人工等最起码的费用都是到处筹钱,苦不堪言。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有着切身的感受,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说出了很大一批中小民办博物馆馆长的心声:“大部分民办博物馆的创办人在办馆之时都是凭着一股热情,也都没想到做起来会这么艰难。不少品质优秀,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民博,由于政策无助、资金短缺、不断陷入关、停、转、卖的生死轮回之中。使众多的文物资源及其形成的文化资源流失,对中国民博事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希望有一天,政府会给予那些认认真真办馆的民博人以资金上的帮助与扶持,雪中送炭,用‘吃低保’方式保民博生存。”
目前我国财政部门并没有专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一项单设拨款的项目,经费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方面的因素。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不完善,管理运行也缺乏规范化管理,一旦这些方面做好之后,扶持政策就能有的放矢。宋新潮表示:“对于将来如何在资金上支持优秀的民办博物馆,会去研究,去争取。”
单霁翔局长的发言,也让目前艰难维持的民博人看到了曙光。单局长告诉所有诚心办馆的馆长们:“这个支持的机制会建立起来,只要你是一个真的博物馆,不是陈列馆,也不是文物经营单位,国家就会帮助你。”
近年,国家对博物馆投入大幅增加,仅博物馆免费开放一项举措,财政部每年拨款20亿元。不仅如此,通过国家文物局的积极沟通,财政部主动设立了八个省部共建博物馆。这些趋势表明我国对博物馆建设的高度关注。单局长强调,这些帮助与支持的关键还是在于博物馆自身的作为。我们应争取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构建出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民办博物馆群体。国家文物局也会尽力协调,推动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在藏品鉴定、保管、保护、陈列展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业务活动以及运行管理方面上实施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国有博物馆对民办博物馆托管等等。“我们定会在提升民办博物馆质量方面积极地为大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有人遗憾这次成都论坛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太多实质性的问题。然而,在会上,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民办博物馆发展坚定不移的扶持态度,也见到了台下民博人那一颗颗办馆的诚心。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不过,希望即在前方。
马未都谈到了自己的愿望,他要把观复博物馆建设成一个能跟世界接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他说:“当我离开观复博物馆好多年,已经老得走不动坐在轮椅上,买了张门票进入到观复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哪哪建设的都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好,那这事就算做成了。”
这,恐怕也是所有民博人的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