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岭南文化 » 正文

广府民俗——行花街、波罗诞、龙母诞、醒狮、出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8  浏览次数:802
广府民俗保存了古代南越文化的一些特点,但也大量吸收了来自中原的文化,是汉文化与粤文化的融合变异的结果。由于岭南地区所处的

广府民俗保存了古代南越文化的一些特点,但也大量吸收了来自中原的文化,是汉文化与粤文化的融合变异的结果。由于岭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川灵秀,海外风情熏染,远离中原,使得广府文化表现了一种大胆追求的精神和宽松自由的风格,民俗风貌亦偏于自然清新,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广府民俗丰富多彩,古老又年轻,保留了很多古老的风俗,北方没有了这里还有,但是又吸收了外面很多新鲜的风俗,所以既古老又年轻,一面食蛇、烹狗、焗禾花雀,又一面吃汉堡包、日本寿司、喝鸡尾酒;一面舞龙舞狮,一面又去迪斯科和唱K;一面供着关公财神,一面又操着电脑预测股市,等等。第二个特点是活泼明快,充满岭南水乡的浪漫情调。第三个特点是兼容的情怀和温顺的生活方式。广州人不大善于表露感情,每次广州举行选美比赛,参加的很多都不是广州人。广东人务实不讲究穿,穿的很随便,所以人们说广东人是“顾食不顾穿”。

从岁时节日风俗来看,广东地区民间节日甚多,按节令排,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另有一些时令风俗,如立春迎土牛、雨水补天穿、惊蛰打小人之类。此外还有一些民间诞会,按时间顺序排列,正月人日、生菜会、白衣观音诞、玉皇大帝诞;二月有文昌诞、土地诞、波罗诞;三月有疍民“买力”日、北帝诞、何仙姑诞、天后诞;四月鱼花节、金花诞;五月有龙母诞、关帝诞;六月鲁班先师诞;七月白云诞;八月日娘诞;九月观音诞等;十月盘古王母诞等;十一月洗夫人诞、下元诞;十二月腊八诞、紫姑神诞……

而从民间游艺风俗来看,广府民俗也有着非常别具一格的游艺种类和特色。佛山的舞狮已经随着黄飞鸿而蜚声海内外,其实广东的舞龙更是花样繁多。据粗略统计,全国龙舞共76种,其中广东就占了32种,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广府地区,如新会的纱龙、中山的醉龙、紫来的金龙、西关的草龙、东海的人龙等。

行花街

广州有句谚语:“行过花街先过年”。广州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习俗由来已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唐代诗人张籍曾赋诗描绘广州的冬天“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清代中叶,广州就已形成了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了,在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广州市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

广东花市历经岁月沉浮,至今仍散发出盎然的新意和生机,不变的是广州人对花的挚爱和对春天的礼赞。每年快到过年的时候,行花街逛花市便成了不少广州人生活中的重要节目。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均设有大大小小的花市,花街数十里,几百万人同游花市,热闹非凡。家中办年货,如果没有盆栽的金橘和花,是不叫过年的。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广州童谣形象地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除夕花市的盛况。吃完团年饭,内地人的节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广州人则举家游花街,人们置身于欢乐的花花世界中,赏花、品花、买花,在花街中徜徉漫游,享受着一年一度与群芳同在的美好时光。难怪不少外地人舍弃了合家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专程千里赶来,也都想一睹广州花街的芳容。

但从来都与春节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花市也曾经历过冬天,“文革”时期,广东花市成了“四旧”被破除了,“来年花更好”的美丽期待被人们深深地埋在心底。1973年,邓小平复出,广州花市也重见天日。这一年春节前夕,董必武南下广州,触景生情,以诗抒怀:“除夕在羊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锣鼓喧霄汉,云霞出海滨。南邻庆胜利,举酒送瘟神。”(《一九七三年春节羊城重开花市》)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广东花市迎来了新的生机,将南粤大地妆点得更加漂亮迷人。广州有一个区叫“芳村”,区内有一条街叫“花地”,芳村以花闻世,至今仍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卉产区和全国著名的花卉集散地。如今各地花市上花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大吉大利”的金桔、“花开富贵”的水仙、寓意“一树桃花满庭春”的桃花、“发财树”、“福星花”、“鸿运当头”、绿牡丹、“蓝色妖姬”玫瑰……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波罗诞

相传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为南海神诞日。这一天,除了官员来致祭外,周围四面八方的乡亲都会簇拥而来,祈神祷福每,从而形成了南海神庙的庙会,俗称“波罗诞”。此习俗历千余年而不绝,如今“波罗诞”成为广东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第六届“波罗诞”开幕

南海神庙庙会被称为“波罗诞”,传说与唐代来自印度波罗国的贡使达奚司空有关。当年,他乘海船到中国朝贡。到广州时,他登拜谒南海神,并在庙内种下了两颗波罗树。他十分喜欢南海神庙中的精致,以至于忘记了开船时间,船上的人先开船走了。他长久地站立大海边,远望来时路,立化在海边。后来,人们为了感谢达奚司空带来的波罗树,就在南海神庙立起了他的塑像以纪念,因此民间又有“番鬼望波罗”之说。从此以后,南海神庙被称为波罗庙,南海神诞也被称为波罗诞,甚至连庙附近的扶胥江也被称为波罗江。

如今每年庙头村民都用硬纸糊上泥,粘上色彩缤纷的鸡毛,做成“波罗鸡”在波罗诞期间出售。这是因为达奚司空立化时,人们听见有鸡叫,才循声找到达奚司空,于是便认为那只鸡就是“神鸡”。以后,“神鸡”的故事便越传越远,成为一个反映中国与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美好的古老民间传说。相传每年卖出的10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鸡会啼,谁买到它,南海神将会赐福给买主。这是传说使得人们争相购买“波罗鸡”,成为波罗诞中的又一幅绚丽风俗画。

波罗诞与南海神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南海神作为海神,至迟从隋代就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南海神庙建于隋代,历史最长,阳历二月初十至十三为波罗诞,三角洲各地参拜者甚多,旧有“第一娶老婆,第二游波罗”之谚。

龙母诞

广州俗语云:“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是广府民间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两个诞会之一。龙母崇拜起初流行于西江流域,大小龙母庙遍布,1949年前数以千计,其中高要、肇庆、顺德、广州、广西梧州、藤县和港、澳等较为集中,仅德庆县内就有300多座,又以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最为著名。

龙母,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女,姓温。她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述,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洗衣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营葬。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这就是后来龙母庙的前身。

自此之后,各地三江水口建龙母庙随之兴起,到龙母庙朝拜之香客络绎不绝。龙母降生的日子,以农历五月初八为正日。每到这天,各地善男信女人山人海地到龙母庙参拜。解放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渡轮,在龙母诞期,其船航行至龙母庙的地址,不分日夜,必在龙母庙之三里地水面前鸣笛或打锣,烧香点烛,遥向庙宇致敬,至航行抵面前河面,即停泊下来,让客上岸入庙参拜,本船也派出专人一同前往献香奉烛。另外还有龙母“升仙”的日子,以八月十五为正日,同样受到重视。

龙母崇拜根源于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龙母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能为民造福、给善良人民带来好运的神奇人物,是西江流域的人文始祖。后来西江流域的百姓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谋生,世世代代仍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建龙母庙加以祭祀。龙母文化随之广为流传,其影响以今两广边界的梧州、肇庆等地域为主,并扩大到珠江三角洲区域。广东德庆的龙母祖庙、广西梧州的龙母太庙和广西藤县的龙母庙等,每天都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朝拜者。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四海朝宗、祈福观光的旅游圣地。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并称为岭南古建筑的“三瑰宝”。

龙母祖庙最为值得称赞乃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其建筑体系按水区特点设计: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石板铺设,每逢西江发大水淹过后,庙外街道往往淤泥及膝,而庙内稍作清扫便干净如故。自重建至今,历经洪水雷雨而墙不裂、地不陷、害虫不蛀、雷电不侵,堪称建筑史上一绝。其高超的防洪、防虫、防雷的建筑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 文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