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的南粤,尚被中原视作蛮荒之地,却出了岭南自古以来第一位宰相、著名诗人——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时聪慧能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考中进士,开始踏上仕途。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
归乡期间,张九龄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长期以来,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和中原的交通非常落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中原。于是,张九龄便向朝廷上奏请开大庾岭路,得到批准后,张九龄亲自主持修路工程。开凿了一条长约20余丈、宽3丈,可两马车并行的大道,从此后梅关古道 “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唐•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序》),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唐开元六年(718年),张九龄返回京城,拜左补阙。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其为“后出词人之冠”,经张说提拔,后被任为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罢相后,又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于韶州曲江。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并觉察到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提请唐玄宗处置。后来玄宗被安禄山逼得逃到蜀中避难,想起张九龄之言慨叹万千,于是派人到其家乡致祭,抚恤家人。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很多人都向他献过诗,王维、杜甫都作有颂扬他的诗篇。张九龄有胆识,有远见,才学超群,被后人尊称为“曲江公”。玄宗虽将他罢相,却爱重其人,每逢宰相荐人,就会问:“风度比得上张九龄吗?”曲江风度,因此名传遐迩。
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他的《感遇》、《望月怀远》等都是千古传颂的诗篇。他的诗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清人屈大均曾说:“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广东新语•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