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之后,粤北韶关在北宋时期又出了一位名动天下、风采照人的名臣,他就是余靖。
余靖(1000—1064年),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余靖24岁考中进士,一生敢言善谏。景祐三年(1036年),他因向皇帝上疏谏留范仲淹,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时称“四贤”。
庆历三年(1043年),余靖被擢升为专门言事的右正言,曾多次建言轻徭薄赋,惩治贪官污吏。有一次他为了百姓的事情在皇帝面前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又与欧阳修、王素和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
余靖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庆历四年(1044年),辽国和西夏开战,西夏为避免两头作战,向宋朝请和。辽国则派使要求宋朝不能接受西夏的求和请求,一时间如何在辽夏之间获得均衡,维护宋朝的利益,这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北宋君臣面前。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出使辽国,持正雄辩,挫败了辽国的外交恐吓,使北宋边境消除了紧张气氛,随后宋夏之间也达成和议,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宋夏战争。余靖曾先后三次出使辽国,积极学习外国语言,并写作外文诗。结果就因为这一点,被中伤为有失大国尊严,再次遭贬。
余靖平生最大的功业当属和狄青一起平定侬智高叛乱。皇祐四年(1052年),宋朝开国以来一次罕见的大规模内乱在两广爆发,侬智高造反,在两广境内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朝廷起用余靖,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负责平叛,后又命其经制广南东、西路盗贼。余靖在平寇时和狄青密切配合,一文一武,终于在皇祐五年(1053年)歼灭侬智高叛军。此后余靖还靠自己的威信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了交趾入侵事件。余靖先后在岭南做官10年,离任时不带走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