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他非常崇拜洪秀全,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他少年时代开始学医,1892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成绩在西医书院毕业并取得行医资格。孙中山最初未言革命,曾经在1894年给李鸿章上万言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但毫无音信,在失望之余,孙中山于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在兴中会和同盟会成立后,曾发动了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出任大总统后,孙中山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先后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孙中山晚年痛定思痛,于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立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并于当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并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