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赞誉岭南的两大伟人,一位是孙中山,另一位就是惠能。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人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惠能(638—713年),中国佛教禅宗六祖,南派禅宗的创立人。 一作慧能。俗姓卢,唐代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人。24岁时,他赴黄梅向禅宗东山寺向五祖弘忍求法。在东山寺仅仅8个月,惠能便得到了衣钵。当时,弘忍正在考虑让谁来继承衣钵的问题,于是他让诸弟子各作一偈,大弟子弟神秀先作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听了这偈后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自念一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弘忍比较二者的偈后,认为惠能已经真正悟了佛性根本,于是将衣钵悄悄传给了惠能。为了避免别的僧人加害惠能,弘忍叮嘱他连夜逃回南方。
675年,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内(今光孝寺),又发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当时,法性寺的印宗法师正在讲经,一阵风吹来,寺内悬挂的旗幡随之飘动。印宗即景说法,问听众到底是什么在动。众僧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幡动,有的说是风动,谁也说服不了谁。惠能忍不住插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法师听到后大感惊异,于是拜惠能为师,请授禅要。随后惠能到韶州宝林寺(今韶关曲江南华寺)住持,传法三十余载。713年,这位生于广东、长于广东的大师,在新州国恩寺走完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享年七十六岁。当年,其真身被请到宝林寺供奉起来,至今仍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
在惠能以前,修禅者普遍认为,若要成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坐禅修习,如初祖达摩壁观九年,长坐不动,以至于小鸟在肩上筑起了窝,这种修习功夫让多少有礼佛之心的人望而却步。然而,惠能则以前所未有的革新精神,彻底否定了这种艰苦卓绝的累世修行,他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后其弟子广集六祖语录,撰成《六祖坛经》。《坛经》对禅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由此也可见六祖惠能及其《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这部中国平民祖师阐述的经典为标志,天竺禅真正演化成为中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