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次琦(1807-l882年),字浩虔,又字子襄,号稚圭,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人,人称九江先生,清代著名学者。
朱次琦5岁入家塾读书,13岁见两广总督阮元,奉命作《黄木湾观海诗》,阮元惊为才子。33岁时,与长兄朱士琦同榜中举。41岁,中进士,曾代理山西襄陵县知县。他从山西离任时,民众依依不舍,拦路相送。自1858年起,他在九江乡南礼山下陈氏祖祠(礼山草堂)讲学,从学者甚众,培养出康有为、简朝亮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此后,他曾拒绝广州学海堂学长的聘任,并拒绝朝廷的特诏起用以及广东巡抚郭嵩焘的探视。朱次琦生平重要著作有《国朝名臣言行录》、《国朝逸民传》、《性学源流》、《五史征实录》等。
朱次琦一生践行传统儒家理念,比较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国学的种种偏颇,力图从儒学的源头——孔子之学那里汲取活力、寻求解决时弊的办法。朱次琦为学,注重学问的本末源流,讲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他反对当时汉学与宋学的门户之见,主张以孔子之学为依归。他强调修德致用,号召读书人要修养个人身心,担当天下国家大任。他最终将他的学生康有为等人托上了新旧思潮交汇的风口浪尖。他临终前将自己一生的文稿焚毁殆尽,成为再传弟子梁启超眼里中国旧学的一个句号。
朱次琦被史书收入《循吏传》、《儒林传》,出仕则为循吏,归隐即是良师,他被公认是那个时代为人、为师、为官的典范,堪称是躬行践履的一大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