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尤为深重的近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在积极探索中国的救亡和富强之路。在这些爱国志士当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近代改革思想的先驱,又是卓有建树的实业家;既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战士,又是豪情万丈的诗人。他就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
郑观应(1842-1921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等,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
郑观应5岁入私塾,17岁那年应童子试不中后,奉父命远赴上海学商。他先在英商宝顺洋行做杂物工,后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此后,又历任太古轮船公司买办、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在经营工商业的过程中,他关心时政,留意西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他辞去招商局、织布局职务,回广州参加抗法斗争,后又受委派前往南洋各国侦察敌情。次年初,途经香港,被太古轮船公司借故控追“赔款”而遭拘留,数月始得解脱。此后隐居澳门近6年,酝酿《盛世危言》一书。1892年,再度入上海轮船招商局任帮办。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从1905年起,他历任广州商会总会协理、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有限公司总办、上海轮船招商局董事等职。
郑观应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1892年撰成的《盛世危言》,此书主张仿泰西、设议院、习商战、兴学校,是郑观应用一生心血谱写的以富强救国为核心的变法大典,一部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中国改革思潮的代表作品,时人称此书“医国之灵枢金匮”。《盛世危言》刊出后,人们竞相传阅,以至重印20余次,成为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著作。1895年光绪皇帝看到此书,下令印刷2000部,分发给大臣阅读。这部著作唤醒了千百万沉睡的灵魂,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几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