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陈垣
陈垣(1880-1971年),字援庵,自号励耘,广东新会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自幼好学,早年在广州参加反清斗争。1907年考取美国教会办的博济医学院。1912年当选众议员,1913年到北京。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他曾被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校聘为教授。1926-1971年,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陈垣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软禁,到1971年6月,饮恨而殁。
陈垣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在史学研究中,陈垣对宗教史、历史文献学及元史用力最多,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在宗教史方面,他先后写成《元也里可温考》(1917年)、《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919年)、《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年)、《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年)、《元西域人华化考》(1923年)、《基督教入华史略》(1924年)、《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年)等著作,好评鹊起。这些以宗教史研究来拓展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术成果,是陈垣对民国学术的重大贡献,也是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推陈出新、与国际汉学界接轨的不可多得的尖端成果。他还创始了史源学、史讳学、校勘学。史源学开山之作《史源学实习》、史讳学发轫之作《史讳举例》、校勘学奠基之作《校勘学释例》、校勘学名作《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影响都非常深远。
陈垣的学术研究前后出现过两个高峰:前期以《元西域人华化考》为代表,为第一个高峰,这部书问世后,蔡元培称之为“石破天惊”之作;后期以《通鉴胡注表微》为代表,这是他晚年的一部带有总结性的力作。陈垣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载誉海内外,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国家的‘国宝’”。他在史学、文献学方面的贡献于20世纪学术界独树一帜,形成一大流派,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史书著述体例——“援庵体”,开一代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