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生于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1881年,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大胆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成功建成了滦河大桥,让英国工程师傻眼,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自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都想插手。在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京张铁路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
因此,当时一些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詹天佑在西方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找、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