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孙(1235—1278年),字鼎卿,号粤溪,宋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辛未科状元。两宋三十二年间,共开科考试119次,产生状元118个,在这118个状元中,籍贯岭南者,仅张镇孙一人而已。遗憾的是,这位状元生不逢时,他中了状元后仅5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便被元军攻破,而他也在1278年被俘殉国。
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小有名气,有“神童”之称。咸淳七年(1270年),辛未科考状元及第。初授秘书省正字,升校书郎,因不依附奸相贾似道而外放为婺州通判。不久元兵南侵,百官奔散,张镇孙因为侍奉双亲回广州故里,遭弹劾被罢官免职。元兵一步步逼近,临安陷落、恭帝君臣降元后,宋遗臣拥立端宗即位,张镇孙起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
此时,广州已被元兵占领,宋军节节败退,形势非常危急。张镇孙临危受命,知难而进,重整队伍,安抚百姓,率领宋军与元兵激战,一举收复了广州,群情激奋,军威大振。但半年后,元军又攻广州,张镇孙率军迎击元兵,激战于靠珠江北岸的江面上,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广州城再度陷落。张镇孙被俘,在被押往北方的途中,自杀于大庾岭,终年44岁。为了纪念他,广州人民把张镇孙住的那条街改名“状元坊”。
但是,由于《宋史》、《元史》中均记载,张镇孙在广州之役中投降于元,因此,长期以来,张镇孙遭受到史家的贬斥。其实,张镇孙绝非投敌的叛徒,而是以身殉国的英雄。首先,从其长达八千多字的《廷对策》可以看到,他敢于直斥权势,对当时“豺狼当道”的整个官僚制度,及“政以贿成”,“狱惟货宥”的现象,深恶痛绝(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张镇孙传》)。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张氏高中状元后,还拒绝权奸贾似道的拉拢,视功名利禄如敝屣。这是他后来以身殉国的坚固而可信的思想基础。
此外,如果说张镇孙是贪生怕死之徒,为何他在被押解北上途中自杀?结合广州城被攻陷后,并没有出现如潮州等地被屠城的情况,可以推断,张镇孙“投降”是为了保全广州一城黎民。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作诗哀悼张镇孙,这表明文天祥也将其作为殉国忠臣看待。宁愿降城而个人受辱,而后又誓死不度庾岭,张镇孙的高风亮节,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