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宅“侵犯”文物
屋顶长满杂草
义勇祠残破不堪
位于白云区石井镇升平街的升平社学及毗邻的义勇祠,是三元里抗英的重要遗迹,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文物价值重大,1962年、1985年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起石井这两处建筑及石井桥,当地老人都引为骄傲,他们同时也唏嘘叹息:这么重要的文物,现在屋顶漏雨、墙体渗水、堂内水浸,加上周边环境非常恶劣,文物现状令人非常心疼。
古建筑专家、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是勘查专家之一,“抢救工作当然应该尽快进行。”他表示,抢救性维修方案已于前两年经专家论证,文物主管部门通过,主要是解决屋顶漏水及排水问题。由于资金至今未完全到位,维修一直搁置。
广州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崔志民等文物专家了解情况后,也呼吁有关方面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可以说是刻不容缓,这么重大的历史文物,没有理由不作及时抢救”。
雨大些就水浸
周边环境不佳 街道力不从心
“雨下得大些,大堂内就水浸,甚至浸到半米深。”工作人员指着升平社学内两廊被浸烂浮起的木栏板说,这种情况已持续好几年。
升平社学辟为街文化站与老人活动中心,大堂正面是戏曲培训基地,左右两边是阅读室、图书室、老人活动室。建筑整体保存完好,但瓦顶漏水及砖墙体渗水形成多处黑色斑迹。“最严重的是水浸,自从周围的房屋建起,雨稍大一点,这里就水浸。水不单从下水道漫上来,还从大门口涌进来,堵不住、排不走,你看这木板墙的痕迹就知道了。”在社学内工作的阿姨们说,以前只是端午前后“龙舟水”时浸一下,随着周围的楼房越来越高,水浸越来越厉害。四五年前,周边又有一商业楼建起后,这里水大时浸到半米深。
文化站一位负责人介绍,正在使用的地方还好一点,旁边一处空房由于“没有人气,旧得更快”。记者看到,墙面有一条条水迹,地面有一大摊水,“年深日久,屋顶的灰塑、瓦面风化严重,屋顶已长出茂密的杂草。工人上去除草、喷除草剂,但瓦面风化严重,工人险些随碎片摔下。除草要选择天气比较干燥时进行,以保安全”。
义勇祠的情况看来更加严重。地砖、墙体、屋梁处处斑驳,后堂有展示武器的木架,上面的大刀、长枪已锈迹斑斑,“史料室”潮湿黑暗,不少粘贴在墙壁上的史料已经褪色脱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气霉味。
周边环境不佳
记者看到,文物建筑门前的广场有不少污迹,环绕着建筑的排水沟塞着臭气熏天的垃圾,贴墙放着两个垃圾桶。虽然门前的牌匾明确写着“保护范围:东从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20米,其余向外延伸5米”,但社学、义勇祠旁边和后面仍然有紧贴文物外墙搭建的建筑,既有旧建筑,也有新楼,一些新建筑与文物风格很不协调。
文化站负责人表示,旁边楼上的租户等还往下扔垃圾,文化站印过保护文物的宣传资料挨户派发,还用广播电视宣传,可租户流动性大,做工作困难。周围环境差,虽然放置了药饵,晚上屋内老鼠仍然猖獗,负责维护工作的阿姨们非常头疼。
一块重修石井桥的石碑扔在地上。两间文物建筑面朝石井河,记者走到相邻不到百米的石井桥上,这座有百年历史的石桥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桥上及周边有不少“走鬼”,周边垃圾不少,石井河岸有成堆的蔗渣等物。
街道力不从心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石井街道人大代表早就提出全面维修的建议,街道、区和市都有一点拨款,更换过一些瓦面和屋梁,请古建筑、文物等专家作了勘查,除了正殿瓦面曲度、两根主柱有些倾斜,整体结构完好。2008年已开始着手维修工作,维修图纸已花巨资做好并批准通过,准备进行“抢救性维修”,但是,初步维修就要比较多的资金,资金需要落实,要有一定程序。光靠街道,对重大的文物进行维修,肯定力不从心的。至于有些建筑进入文物保护的范围,南面和西面是文物公布前就形成的,北面和东面是近年的建筑,建筑基础动工时,街道已多次口头和书面向区文化局反映,文化局领导也曾到场,但建筑还是建起来了。
广州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一个完整方案,将对这两处文物进行维修整治,并将很快审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