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皓东(1868-1895年),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其父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家产颇丰。他与孙中山从小就在一起,堪称总角之交。
1883年秋,孙中山从檀香山归国,他与孙交往更加密切,并从孙那里接受了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并同孙将村庙北极殿中的神像砸毁,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是年11月被迫离开家乡,避往香港。在香港,与孙一起加入了基督教。1884年到上海入电报学堂,毕业后在电报局任职。回乡或因事路过香港时常与“四大寇”(即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四人)聚会,相与抨击清朝政府的腐败,探求改造中国的方法。1890年由沪返粤,与孙连日讨论,确定了“排满革命”的宗旨,目的在于“警醒黄魂,光复汉族”。
1894年初,随孙回到故里,帮助孙起草上李鸿章书稿,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2月,陪孙经上海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希望李能接受革新主张。但未被接纳。从此放弃了和平改良的幻想,一心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兴中会成立后,他与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
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3月16日,孙中山召集会员讨论发动广州起义的计划。会上通过了陆皓东提出和精心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革命军的军旗。不久,他和孙中山、郑士良等到广州,成立兴中会组织和起义总机关,由他主持工作。
至8月底,起义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遂决定于10月26日起事。10月26日,起义因故未能如期举行。次日,消息泄漏,大批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人员转移,他自己最后离开机关。走到半路,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到机关后,军警接踵而至,将机关严密包围。他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灰烬。他从容被捕,清吏严刑逼供,极尽严刑酷法之能事。他多次死而复苏,始终不屈。11月7日,英勇就义。
后人将仅能找到的他的两枚遗齿及衣冠,葬于他的故乡翠享村。他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被孙中山称为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后来,他设计的青天白日旗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