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学术观点 » 正文

浅析山水画的当代价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7  浏览次数:884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自然山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精神愉悦与遐想空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北宋郭熙在其著作《山水训》中进行了答疑解惑...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自然山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精神愉悦与遐想空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北宋郭熙在其著作《山水训》中进行了答疑解惑:“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先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

       以上几句话也详实的解说了画山水的原因和必要。所谓有修养的君子总爱接近大自然的美景而厌恶尘世的喧嚣,然而身处太平盛世,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隐退山林、超然独处。但是这种对于林泉烟霞的怀念形诸梦寐、难以割舍,这种矛盾怎样解决呢?此时山水画的效用就体现出来了,万水千山付诸笔端、流于画面,“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抹数尺体百里之迥”,以达到心领神会、神超理得的境界,岂不大快人心。

       中国画的种类中,最能彰显中国文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的莫过于山水画,“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以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传统绘画的主流,逸品、诗情画意等成为文人山水画追求的新境界。

       但山水画的功用与价值远非如此。南朝宋宗炳以山水画来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同时,对山水画本身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揭示:“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道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原则,圣人法道,贤人体道,而山水虽是物质,却也是道的一部分具体呈现。道具象于生活本身,尤表象于“艺”,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生命和灵魂。而山水画其独特的水墨特色更加契合道的“阴阳观”,所以我们在山水画中可以形象的体味出道。晋人所谈的林下风,宋人所谈的林泉之心,元人所谈的胸中逸气,明人所谈的童心、性灵,都不过是文人“穷理尽性”、以画体道的不同说法而已。
 
       中国画家所写之意,所体之道的内涵来自于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儒道释的思想。儒家以仁义为道,道家以无为为道,佛家以色空为道。孔孟以仁义作为儒道的核心,庄子以“无”为天下之大美,佛家将色空当做研究佛理的最高命题。操艺者澄怀方可观道。虽然儒道佛三家各有其道,所道之道不同,但三家学说都主张天人合一,认为自然与人、天道与人道,是和谐统一的。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自六朝以来便生长在儒道佛三家熏陶渐染的环境中,把道与艺融为一体。

重审山水画的当代价值

       当下一个有关传统山水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众所周知,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古人与今人的生活环境与心理状态均有极大不同。如果山水画面中景象还是小桥流水、深山隐居、茅屋静坐、孤舟独钓等老生常谈的绘画题材,这些似乎均与今天的社会与文化形态格格不入,那么传统山水画的价值是否应该受到质疑?诚然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它所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的表现,它又可以获得某种永恒性。传统山水画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传统山水画存在了一千七百余年,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象征;已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和延续;已成为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一种最适合、最独特的写照。从中西方图绘自然的不同方式为例进行分析。西方模仿理论指导人们以客观的态度模仿自然,以自我为中心,使用凝视的眼光直接感受立体的物象。因此西方画家在这种观察中注意到了远近透视的几何比例,光影透视中的明暗变化,空气透视中的色彩深浅等,由此形成了一套表现法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西方是没有山水画的,即使是画山与水,也多以风景画的形式出现。而中国山水画是画家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是理想化的自然。西方风景画重在写形,而中国山水画重在写心,表达画家的人生观、宇宙观。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向全人类宣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永远是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

       其次,传统山水画对于自然物象的过分强调,看起来好像是与当今城市生活的疏离,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恰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提醒,仍是现代人继续和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它以独特的方式昭示着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依共存,追溯着中国人自古就崇尚着的“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自然与宁静离我们越来越远。身居闹市的人们,总想寻找一方净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纯真、洁净。然而,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山水画正是回归自然、抒情达意的良好媒介。“重返自然”源自我们对心灵家园的呼唤。

       再次,传统山水画并非一成不变,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革,它同样为整体社会需求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折衷、创变,从形成风格到精神内涵都有了许多不同,现代山水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存在即合理”,传统山水画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闻乐见,仍旧符合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证明着自身的强大生命力。不得不强调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自律性,不管怎样变革,其基本要素如“笔墨”等是不可丢的。就山水画而言,由于画家各自切入传统和西方的角度以及深度的差异,造就了审美取向的千差万别,山水画风格面貌的丰富多姿。新时代的年轻画家信守着“借古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的法则,与时俱进和个性意识的增强,这已成为当今中国画坛的重要特征。然而在写照自然、返璞归真、依仁游艺的精神层面上画家们又是一致的。

       借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几句诗来结束对传统山水画价值的短暂思考:“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