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作品评论 » 正文

半透明的空间——唐可近作评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9  浏览次数:867
成都,是我最热爱的城市之一,那里安逸休闲的气氛,让我常常让我反思人生的真实目的,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许多与我交往多年的艺术家朋友。最近,我在那里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唐可。

去年年初,我们相识在成都的一个展览开幕式上,当时他还在画布上以油彩作画,作品是一些模糊的人群,个人风格还不是十分明确,今年春天,在他的画室里,我看到了一个完整而令人兴奋的全新作品系列,唐可把他们命名为《半透明》。这是一个描绘在透明亚克力胶片上的系列,笔触轻盈飘逸,色彩和谐恬淡,题材灵动新奇,洋溢着画家充满梦想的激情。

  1994年,唐可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对那些太学院、太沉重的东西有些怀疑,因此他没有立刻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转而做了几年的室内设计,想用自己的幻想去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视觉,事实证明,这一阶段他对材料和媒介的大量接触帮助他开启了日后的创作之门。1996年,他已经开始对透明材料发生兴趣,但一开始的实验并不如意,于是,这个梦想一放就是9年。

  在经历了十几年画布和画纸上的实践后,唐可在造型语言方面的锤炼已日臻成熟,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他集中精力试探着在透明亚克力胶片上塑造个人风格。透明胶片与画布和画纸相比,下笔的要求有所不同,颜料要更加稀释,笔触要更加肯定,手法要更加简洁,因为透明,所以更要适应在不同光线下的观看效果。唐可在实验中逐渐造就了一套悬浮、迷幻、不确定的语言系统,在胶片正面受光时,传统的油画造型与技巧得以显现,而背面受光时,画面上的所有符号似乎游离在平面之外,漂浮到空间之中。为了加强这种特殊的视觉印象,唐可有时在正反两面同时描绘,进一步把形象剥离成一系列独立笔触的有机组合。

  《半透明》系列就这样上路了,唐可并没有在题材上刻意寻求社会学含义,他把身边的视觉和手头的图像拼贴成一个个充满意外的构图,让形象在邂逅之余发生节外生枝的联系。他认为,现实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充满跳跃性的,传媒中各种毫不相关的信息常常在同样的时空内一齐撞击过来,让人们有无所适从之感,为什么绘画反而不能这样呢?于是,在《半透明》系列迄今为止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时尚杂志的封面堆砌在拥挤不堪的画面中,而那些古典山水和花鸟画则被贴上了色标和比例尺,美女、玩偶和电线在一起纠缠,鱼类、昆虫和手机被一同排列。

  唐可在处理《半透明》这一主题时至今仍然以率性而为的方式搜罗着信手拈来的素材,也得心应手地处理着素材之间的呼应关系。其实,他刚刚开始着手独立创作的时候,作品主题都是人,是人群。那些画面中,有时是淡灰色的统一基调,弥漫着转瞬即逝的忧郁氛围;有时是绚丽耀眼的彩色背景,蓝蓝的天空,喷绘的涂鸦,热闹异常。而在《半透明》这个系列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道具和布景,视觉角度被微观化了,诸多画面主体的组合也更加即兴,有时甚至更加戏谑。这种“没有主题的主题”,既是画家日常情绪的自由抒发,也是当代都市生活浮光掠影的真实写照。

  这些半透明的作品,最终被装进一个个厚实而透明的亚克力镜框中,悬挂在与墙面有一定距离的空间里,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线通过作品的背面折射回来,令画面的半透明效果更加突出。例如,在某些以中国古典山水和花鸟画为母题的作品中,这种效果更是令人惊异的,颜料和稀释的调色油代替水墨形成了别样的笔触,而本来应该留白的背景部分因为有了涂鸦式的肌理而显得流动漂移,那些塑造形象的、本来为形象而服务的笔触突然跳跃分离出形象本身,变成了失重的痕迹而独立存在,在观看这样的作品时,你会发现有时形象和笔触是同一的,有时则是断裂的,描绘行为变得更加纯粹,熟悉的形式被陌生化了,唐可那原本写实的作品也因此而显得有些抽象。传统的绘画观念在这样的视觉效果面前会显得有些苍白,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关于“绘画行将死亡”的陈旧预言又一次破产了。

  唐可说:“与透明相比,我更喜欢半透明。”的确,在这些模糊不清、语焉不详的画面中我们很难发现比较确定的文学主题,甚至不能找到明晰的象征意义指向,但当他的许多作品被排列在一起时,观看者都可以发现,画家所谓的“半透明”状态,正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形。古诗中“犹抱琵琶半遮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样的句子,以及流行歌曲里至今还在吟唱着的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实都在诉说着朦胧所造成的美感。除了那些千古传诵的经典以外,我们在生活中更可以看到,时尚美女因半透明而增添魅力,明星绯闻因半透明而引人入胜,国际政治舞台更因半透明而扑朔迷离……我们与半透明的社会环境共生,半透明也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生活的本质。

  唐可是个聪慧而细腻的艺术家,尽管他的《半透明》系列刚刚开始,我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能量,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绘画材料的转变,这应该是对传统绘画空间观念的挑战。唐可不会仅仅满足于材料实验方面的新尝试,他关注的,应该是新材料所能够提供的更宽广的幻想空间,我想,庄子在“庖丁解牛”那个故事里所说的“技近乎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旭 2006年3月30日凌晨写于上海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