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学术观点 » 正文

从“郭靖、黄蓉雕像”看当代公共雕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0  浏览次数:653
文革以后,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国内的公共雕塑逐渐告别赞美“领袖”英姿和“工农兵”形象的单一的纪念碑式雕塑,走向注重艺术语言的现代性雕塑。

文革以后,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国内的公共雕塑逐渐告别赞美“领袖”英姿和“工农兵”形象的单一的纪念碑式雕塑,走向注重艺术语言的现代性雕塑。由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缺乏深入探究,更没有采取批判性的研究态度,这类雕塑往往只是体现了一种具有现代艺术样式普遍性特征的带有立体构成倾向的现代性表象,丢失了作者的个性特色,也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最后造成公共雕塑创作另一种单一性。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传入给这种尴尬的局面带来了契机,使公共雕塑开始从空泛的雕塑语言研究,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真实世界的体验、感悟与表达。也正是这个时候,艺术市场的火爆却诱使一部分公共雕塑偏离这种发展轨迹,并迎合娱乐式的大众审美,走向功利性和庸俗化。
 
近年来,各地斥巨资建造的一件件具有商业色彩的公共雕塑拔地而起,从函谷关的“金身”老子像到海口张扬的性文化展,从云南会泽的“大铜板”嘉靖通宝雕塑到四川宜宾的巨大“五粮液”雕塑,从河北燕郊的“福禄寿”三星塑像到各地常见的手捧大元宝的财神爷塑像……这些数不胜数的庸俗雕塑都以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或旅游开发为名,堂而皇之地立于公共场所的黄金地段。最近又听闻湖北襄阳市依据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的故事人物为原型,正在筹建“郭靖、黄蓉雕像”,作为汉江旅游风光带夜景“亮化工程”的人文景观之一。
 
从表面上看,“郭靖、黄蓉雕像”设计既摆脱现代性审美自律的束缚,又尊重当下社会的文化需求,顺应国人对民族文化和传统审美的呼唤,而实质上是,雕塑家缺乏对传统的深入体验和对当下文化问题的深度介入及深层思考,缺少独立的思想判断和批评意识,不仅没有去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反而盲目奉迎大众低层次的文化理解和审美局限,放大了传统文化中愚昧或低俗的一面。大众化的构思、庸俗的人物造型、艳俗的服饰装扮,传递出一种虚幻的文化精神和没落的艺术品格,并散发出浓烈的拜金主义色彩,既丧失了文化引领的社会功能,又丧失了艺术的审美性。这种从武侠小说、古装戏中所获得的所谓的传统知识,如何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精华。秦代皇陵墓俑群雕的威严与浩荡,汉代霍去病墓前动物石雕的雄浑与霸气,隋唐石窟佛像的庄重与肃穆,以及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群雕的悲壮与气势,无论是主题形象,还是思想内涵,都曾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灵。而今,在影视和网络陪伴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对古装戏、言情戏和动漫故事的迷恋,远远超过对传统审美的关注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在虚拟现实的娱乐式体验中,以格式化的爱情故事替代真实感人的鲜活现实,把概念化的英雄、侠客形象当作心目中的文化偶像。这些庸俗的公共雕塑,恰恰给这种功利性的精神信仰、低层次的传统理解和虚拟化的情感寄托以强烈的肯定和宣扬。这些看似传统的、民族的或现实的多样化景观雕塑,实质上是同一种创作目的和思维方式下的变种,折射出国人审美观的模糊和文化价值立场的坍塌。
 
公共雕塑不比工艺品雕塑,其社会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花千百万制造一个垃圾景点,对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或许算不得什么,但这样的事件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的流行趋势,并将逐步酝酿成为一种大众审美的导向。如果不及时给予制止,不及早拆除那些已经建造的垃圾雕塑,那么日积月累,子孙后代将需要花多大的代价去完成这项艰巨的垃圾清理任务。垃圾尚能扫除,但被垃圾污染的审美心灵,又将如何清扫?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