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1时,“边界与越界”: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油画学术联盟第二次会议暨油画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展开。研讨会就当代绘画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学院教学联系展开讨论,国内八大美院的油画系系主任,以及目前在教学岗位上的老中青批评家们就自身的教学课程及培养目标与教师以个人技艺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如何协调,教师自由发挥的多元化、多样化教学有何利弊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王林:我们在教学当中,如何去让学生在自己平常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和当代艺术的这种观念接轨,这是一个问题。什么是观念?其实观念用丹托的话就是哲学对艺术的建立,哲学对艺术的建立就是因为当代艺术是通过一种思维的方法,思维的智慧,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态度,所以对于思维方法和思维智慧的这种培养,我觉得不是我们沿袭原来的这一套现成的教学安排可以建立的,我觉得应该增设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受到这种艺术思维的训练,为他们提供这种训练的一些机会。 【详情】
王小箭:我觉得川美油画系不光是从传统到当代的越界:一个是学术语境越界,今天的当代艺术往往是不是看作品本身,而是看作品在美术史和社会之间的坐标关系,就是说给你一个语境,你才好定位自己今天要干什么,这是一个大的环节,这个越界做得比较好,有一个自我的学术判断依据。第二是社会化,以前外界都说川美能混,我觉得“混”是不雅的。我们一般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或者艺术和自然的关系,都是从表现对象到作品,没有讲从作品到社会这个环节,川美这就做了一个案例。 【详情】
何桂彦:当代艺术在今天里看是一种知识性的生产,对学生来讲,不在于我们迅速的教给学生一套语言体系。我想川美学的“八大美院”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我们可以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一个非常成熟的图式,而且有个人的面貌,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特点,还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在美院教学体系当中会培养学生一个艺术史的思维,这种艺术史的思维比什么都重要。 【详情】
刘礼宾:今天的油画特性必须具体化,是达利的,是德拉克洛瓦的,是里希特的,是弗洛伊德的,还是李松松的?这都是不一样的,尽管都在一个写实的体系之内,但是仔细看他们的区别非常大,这种区别正是一个个体艺术家存在,作为艺术家存在的一种理由。从这个层面上才能说艺术形式具有当代的文化价值。 【详情】
盛葳:一个靠天才或者是靠本能绘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无论是在人的生活感知当中或者还是在你的读书当中,更多的应该激发各种思想活力,而不是像美术史系的同学一样讲究一个系统性,就是这一本书和那一本书之间的关联性,我觉得油画系的同学不一定注重这种系统,而是这种书会激发你的想法就可以。 【详情】
付晓东:学生气就是一种有模仿痕迹或者说貌似的,或者说靠近的一种沿袭性,处于某种学习状态的一种创作风格,这一点我非常认同祁海平老师刚才所强调的原发性的作品,如果一个艺术家进入到创作状态,因为我们工作面对的系统可能都是学生,同学们毕业之后,我们可能是接触和面对的第一拨人,因为我们年轻策展人可能都是和年轻的艺术家共同来工作的,就是说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艺术家的时候,必须要有强烈的原发性的创作状态。 【详情】
杨小彦:我觉得一千个画家都有一千个理由,每个理由都不同,如果个性能培养叫个性吗?但是教育又是有保守性,就像我以前学习贡布里希的时候,有一天我觉得我醒悟了,两点:第一点,贡布里希告诉我们艺术史和艺术教育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了解艺术风格的传承关系,我们大概可以了解艺术史上风格的变化关系;第二点,就是艺术可能分可教部分和不可教部分,所谓可教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简单说技法部分,如何写实、如何用笔,所谓不可教部分就是我们讨论的观念问题。 【详情】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