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热议焦点 » 正文

当代艺术应是平民教育的主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2  浏览次数:565
人们敢于承认自己弄不懂约翰凯奇,却不敢承认自己弄不懂巴赫。大家热衷于夸大杜尚的神秘,一说起达芬奇来都跟邻居似的。当然,巴赫和达芬奇出名的时间更长,被听说得更多。但是人们真的更容易弄明白他们吗?井上有一或者王冬龄的书法好懂,还是《兰亭序》好懂?

我有一次到某网站去做节目,刚好在我之前是另一组嘉宾正在台上演讲。这是某NGO组织计划的一部分,是一些音乐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义务地教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学习古典音乐。他们从学生中选了几个优秀的来现身说法。那几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家庭的富裕或贫穷在人的脸上其实是看得出来的——但他们都穿着小燕尾服,打着领花,说:要不是老师们,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摸到小提琴,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什么叫“卡农”。说完他们就表演了一曲“卡农”。台下的观众顿时感动得泪如雨下,小朋友也哭,他们的老师们也眼眶湿润,现场气氛一片温情大爱。

我很想融入进去感动一下,却发现进不去,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回到家里我才明白,原来我担心的是,要是这些小朋友开始追求上进了,回家要爸妈妈妈买台钢琴,他们的低收入的父母得去卖血吗?我又想到,要是让那些做声音艺术的朋友们,来教这些孩子们拿些瓶瓶罐罐装上水,或者拿他们父母亲的劳动工具挂起来当编钟,教他们用这些玩意儿来敲出打击乐来,应该会好一点。

其实只是想借此谈谈我们该用什么东西来做平民教育的内容。

说实话,我真没觉得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如果一辈子没摸过钢琴和小提琴,算是一种缺憾。我真没觉得要是他们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卡农”,人生会是不幸福的。说到底,我就没觉得一个中国人如果听不懂巴赫和莫扎特,没看过芭蕾舞、看不懂古典油画,就应该感到自卑。这就像一个德国人,没必要因为他看不懂中国书法、不了解《周易》、不会弹古琴而自责一样。一个现代的底层人,古典艺术绝非生活中必须之物。如果没看过电影,没摸过电脑,那才是生活的悲剧。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不是燕尾服和卡农。

人们会反驳我说,那你说应该用什么来教给这些穷人家的孩子。

我说:教当代艺术嘛。

人们又会说:你们的那种所谓当代艺术,老百姓看了说你们乱搞,大家都看不懂。而古典艺术是久经检验的最伟大的人类文明遗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我说,说中央音乐学院的人喜欢“卡农”这我信。说人民群众对“卡农”喜闻乐见,这不正常。我不信。

问题出在人们误会了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深浅难易。人们以为当代艺术曲高和寡属于小众,而古典艺术应该推广给大众享受,这大谬不然。

你去街上随便拉一个头发染得乱七八糟脸上叮叮当当挂满钉子的小烂仔问他:街舞好懂一点还是芭蕾舞好懂一点,他就会告诉你真相。你去问一个洗头妹喜欢《青花瓷》还是《我的太阳》,她也会告诉你真相。

人们敢于承认自己弄不懂约翰凯奇,却不敢承认自己弄不懂巴赫。大家热衷于夸大杜尚的神秘,一说起达芬奇来都跟邻居似的。当然,巴赫和达芬奇出名的时间更长,被听说得更多。但是人们真的更容易弄明白他们吗?井上有一或者王冬龄的书法好懂,还是《兰亭序》好懂? 我临摹过两千多遍《兰亭序》,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多数人只是自以为懂《兰亭序》。你们还不服,说那是我太笨。好吧,我再举一个例子:孟京辉好懂还是《俄狄普斯》好懂?

古典艺术历来都是贵族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普通人看莎士比亚戏剧,贵族子弟们都在学拉丁文和希腊文。今天,我等平民的快乐是有车开,有钱人的娱乐是骑马。古典艺术成本更高,比较一下电脑的价格和钢琴的价格就知道了。又由于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时间成本更高。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用一台电脑,再花几个月学学软件,就可以参加当代声音艺术的游戏。

古典艺术的成本特点,注定了它被保留在高贵的学院里面,当作纯学术活动。等到玩的人越来越少,就要国家拨款来搞遗产保护。这些东西确实是文明精华, 有心人钻研进去,依然可以挖掘出对今天的意义。一部分高级老百姓有需求,满足他们也应该的。但奢侈品就是奢侈品,犯不着在每个城市都建一座歌剧院当地标。

今天的这些古典艺术,其实是它所盛行的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对于它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却不是。今天的人们需要的,其实就是今天的当代艺术。适合用来搞平民教育,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众部分的,是当代艺术。

其实当代艺术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不管从金钱上、时间上、知识准备上都是如此。我刚才举过用瓶瓶罐罐或劳动工具搞音乐的例子,其实旧报纸也好用,一脸盆的水也好用。这一来就拉平了谭盾郭文景和贫困子弟了。当代艺术,灵感来自街头和日常生活,情绪是当代人的情绪,邀请当代人来体验,强调互动和参与。有更多的理由让普通老百姓接受。

当代艺术在老百姓那里的接受程度显然是被妖魔化了的。当代艺术是被人为地锁在美术馆里面了。而这么一来,老百姓的接受力和创造力也被妖魔化了。真的要搞创新型社会,真的想要激发老百姓身上的创造力,给他们激浪派和劳申森伯,比“卡农”靠谱得多。

人民是需要真正的艺术的。并不是只要给他们起码的温饱和安定,就可以成为源源不断的税收来源。也不是用清宫戏、豪门恩怨和小沈阳来把老百姓弄傻,用交谊舞和扭秧歌来耗掉他们多余的能量,社会就会长治久安。他们还需要记忆,需要互相交往的公共空间,需要得到尊重和自由表达,需要免于无聊和无趣,需要积极的游戏和幻想。迄今为止在中国推行高雅艺术的努力,并不能造成老百姓享有艺术,反而加剧了比附旧贵族趣味的成功学攀爬。让当代艺术成为国民艺术教育的基本方式,才可能让独立观察和反思的态度成为普遍的人格,让尊重选择和差异的思维方式成为人际交往的规则,让真正活跃的实验和创新成为人们最珍视的价值,最终促成社会进步,而不是让老百姓成为大众媒体和文化工业的被剥削者和被忽悠者。(作者执教于中国美院)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