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广州三年展上,广州美院教授冯峰推出的装置作品《金狗屎》,以“讽刺对名牌的崇拜,对今天拜物的批判”,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争论。本文为冯峰教授阐述他的创作意图,以及他对此一公众文化事件的思考。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
一、艺术从不会伤害谁
我们的作品先是受到广东美术馆的邀请,接着提交详细的作品方案图,审核通过后,进行制作。但在展览开幕之后,这样一件被美术馆邀请参展的艺术作品却被围闭起来,禁止观看。它是因为赞助商要求修改这件作品,才把它围闭起来不给观众观看。这在艺术史上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这件作品在微博上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各方的争论,之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几家媒体相继跟踪报道。而微博上的争论也愈加言辞激烈。
今天看来,我们似乎身处微博的时代。微博是碎片状的,我们身处这碎片之中,快速地感受着事物并作出判断和反应。而片段和片段之间的空隙所带来误解和想象,有时会让我们不知道为何而争吵,甚至对面是谁。我们只看到虚无的情绪在推动更多的碎片不断地涌出。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最初的艺术问题上来,冷静而理性地去讨论。
最初,有一种声音,说是赞助商吃亏了。也有人说,美术馆是受害者。更多的声音是替艺术家抱不平。在我看来,事件发展到今天,并不存在所谓的“受害者”。艺术的实验以及所引起的争论从不伤人。我想问:赞助商吃什么亏了呢?难道会因为这件作品而销售额下降吗?如果是的话,那品牌的价值也未免太脆弱了点。美术馆又会有什么损害呢?如果美术馆始终公开面对公众不围闭作品,它又会受到什么伤害呢?即便是现在作品被围闭起来,对美术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的场所,越来越多的公众声音和互动将参与到美术馆的活动中,如果这件作品或者是这一事件促进了公众参与美术馆活动的话,对美术馆当然是件好事。
作为艺术家来说,这样一件小组创作的作品,在展出后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反对的,我们都视为荣誉,作品展出当然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它,无论是欣赏还是批评,我们都欣然接受。
公众有了参与作品讨论的兴趣,这对整个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及今后的展览都是好事。
这件作品是个很好的例子,它为今后提供了一个参照。赞助商和美术馆、艺术家一起合作举办展览,在中国的历史不长。我们都在摸索中学习。健康的生态应该是大家各自独立又相互合作。
这件事情让人们开始思考一些未来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赞助商要思考:在赞助的展览上,是否可以有针对你的价值观进行批判的作品?或者是对你的赞助行为提出质疑,如果有,应该怎么办。
美术馆要思考:如果有艺术家直接质疑赞助商的行为该怎么办?如何处理赞助商和艺术家批评社会现实的关系?这些都是美术馆要去思考的问题。
艺术家也要思考:如果拿赞助商开涮是不被允许的,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赞助商不允许在他出钱赞助的展览上质疑他,失去的将是艺术的独立性。那么,这种国际的大展意义何在?
的确,这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在艺术史中复制商业品牌和讽刺批判商业品牌的例子很多。比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大量是直接模仿复制商业产品,王广义的《大批判》几乎涉及所有名牌商标,但从未听说被更改作品甚至封闭作品不允许参观的。这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一些今天的问题。这对艺术、市场、赞助商、美术馆、艺术家、观众都是不曾有过的经验,它让我们从中学习,并为今后提供参照。
二、我们为什么做“金狗屎”?
微博的片段让许多人看不到事件和作品的全貌。许多人误以为“狗屎”是在谩骂。其实,从开始作品就和谩骂无关。
1、“金狗屎”只是貌似狗屎的形象,香料才是它的内容和材料。香,是拜佛的香,它带来的是迷人的烟雾和醉人的香,这里面包含着对人生、价值观、迷信、盲目崇拜和沉迷空虚的追问。是对今天拜金主义的讽刺和批判。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广东江门新会制香基地制作完成。
2、这里的关系有三:“狗屎”的形象、“香料”的内容、汉语拼音霓虹灯,三者互相连接形成关系。互为印证,就像赞助商、美术馆、艺术家一样,各自独立又相互连接。
3、汉语拼音的多义性打开了各种多音字和重新断句的可能性。现在多种版本的汉字断句通过微博在发生和传播,这给这件作品带来了游戏和互动的色彩。我们正在收集这些民间的智慧,显然它已经成为了作品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那将是一部诗集。
4、当《金狗屎》不允许在赞助商出钱的展览上展出时,我们开始准备把它送进商场去展出。我们正在计划和厂家合作把《金狗屎》制成商品送进商场销售。将来我们就会在商场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买5块钱的金狗屎”。
还是让我们冷静理性地回到艺术作品上来。当初,我们之所以创作《金狗屎》,是因为我们质疑赞助商的霸道行为,他们指定了广州三年展开幕的时间,甚至指定了他们的展出品的位置。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馆的判断,进而也就有可能影响展览的内容以及艺术家的创作。上海《东方早报》在26日刊出爱马仕公关部“否认爱马仕为展览赞助商,只是一个参展商而已。”试问:艺术三年展哪来的参展商?如果是说参展作品的话,为什么要给钱?借用微博上的质疑:难道是买入场券吗?显然,这是典型的广告植入。广告植入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并不罕见,但赞助商干涉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并将作品封闭是极为罕见的,尤其是,要求更改作品中的汉语拼音,更是难以置信和荒唐的。
爱马仕艺术基金会的反应的确过于敏感了些,美术馆也太没有主张了,竟然发出律师函要求已经审核展出的作品更改汉语拼音字母;我跟着就在微博上发了要退出展览的声音,接着作品就被封闭了……所有的一连串的动作和反应,也许十年后回头看,都会觉得幼稚和不成熟,因为这一切我们都不曾经历过,我们需要学习。我们要学习如何合作,也要学习如何质疑和不妥协。
我们的路还很长,这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艺术的争论无论如何的激烈都是有益健康的。毕竟艺术不会伤害任何人。我们愿意坦诚地和美术馆以及赞助商共同讨论协商,但前提是应该打开封闭的作品给公众参观。艺术的评论或者是艺术本身从不伤人,它只会提醒我们去思考问题。
艺术,让我们思辨,让我们幽默,让我们愉悦,让我们坦然,让我们通透,也让我们智慧、豁达和开明。艺术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