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力
皮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著名策展人、批评家,出版物包括《后现代主义时代雕塑》和《艺术策划人》。是艺术同盟网站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过《现代艺术》的特约主编。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媒体前辈,其见证了中国近十年来艺术媒体的发展与变化。此次就艺术媒体,他接受了雅昌艺术网记者的电话采访,发表了其个人的独特见解。
真正关注艺术的媒体应该从20世纪80、90年代的《美术》杂志以及《中国美术报》(已停)开始。这些媒体在进行国家大的文艺政策的宣传报道同时,对当代艺术(当时被冠之以“前卫艺术”或“地下艺术”)的新变化做出了敏锐的报道及深度的剖析。
新千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各类艺术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艺术媒体行业繁荣了,但行规却亟待确立,当下艺术媒体已不再具备自己的学术定位与价值取向,而沦落商业社会下的报道、宣传工具。在皮力看来,这与中国大的社会背景环境有关,在整个社会环境与市场很富裕的情况下,媒体没有选择,只能投靠市场。
纵观十年来艺术媒体的变化,皮力笑谈道:“艺术媒体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不收版面费到收版面费,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一到年末,各类艺术杂志举办的各种各样排行榜的涌现。”
对于艺术从业人员的专业度,皮力却感到很困惑:“在记者招待会上我永远看到的记者都很年轻,这跟我在国外看到的很不一样,没有什么专业度,纯属观展型。而基本上国内媒体的从业人员每两年换一次,永远是最年轻的大学生走在媒体采访的第一线,过两年之后便没有了,不知道到哪儿去了,很奇怪。”
当前艺术媒体的诸多现象与问题,皮力并未一一解答,但是在他看来,中国艺术媒体首先亟待解决的便是如何将自己从商业活动中脱离出来:“艺术媒体在从业人员和批评家不依附于画廊、艺术机构而生存下来的时候,能靠自己的稿费说真话,能靠稿费活得好时才有希望。”
皮力笑称除了《艺术界》这本他认为比较好玩的杂志外,自己目前已不怎么关注国内艺术媒体,多关注国外的媒体。而当问及有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给中国的艺术媒体时,他希望艺术媒体可以多做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选题,不要一到年末便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