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刚刚在东莞艺展自己的画廊开业。亲戚朋友捧场参观,碰巧,三楼报业书画院有批名家作品也在办展,建议他们也去看看。结果,大人们去了,他们的孩子(年龄介乎13-15岁)都留在我的画廊里,要么玩游戏,要么上网,要么聊天。我催促孩子们去,还是没人响应。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和智慧的来源。漠视和淡忘,我们的将来还有些什么?还能走多远?
我们生活在当今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讲的最多的就是“弯道超车”“大胆创新”之类的词语。我个人认为至少两件事不能这么干:一是科学,二是文化艺术。由于我们在科学领域的浮躁轻视基础科学的研究,至今诺贝尔奖一无所获。而现在文化艺术领域浮躁之风又刮起来了,真正由已经去世的艺术大师薪火相传的老一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少之又少了,他们恪守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艺术的执着,在孤独地行走着。为什么? 在和这些艺术家们的交谈中我找到了答案,是受已故的诸如徐悲鸿,林散之,赵朴初,启功等艺术大师学习交往中耳濡目染,对他们在做人的品德和书法绘画方面都有了正确的教导和指引。
有时自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又了解多少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97年还在香港酒店工作的我,当时德籍女友的父亲由柏林到香港来看我们。没想到,他用英语和我聊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告诉我他有多么地喜欢东方的中国文化。那一刻,我深深地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目前,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标新立异和作品个性化突出成了艺术工作者和收藏者共同的目标。因为从事金融投资很多年的原因,我思考问题比较理性和固执,我们来分析推论一下:艺术品投资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一般都有在5-10年,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当目前所有的当代艺术工作者们都为了个性化而标新立异,那么未来十年后,所谓的个性化就不是个性化了,(何况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反而,真正传统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彰显其功力,成了稀缺品!
举个例子,张艺谋导演就是因为拍摄《红高粱》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即没有标新也没有立异,所谓旁观者清,却得到国外多个大奖!奠定了日后能够成为国际大导演的地位。
本人还很年轻,绝不是一个守旧派。但是只有真正长期深入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才有可能有所感悟而后产出具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传统文化和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标识!但是,当今,能懂又能沉下心去做的少之又少了!
文化是一种传承,薪火相传!文化,传承的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