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炀作品局部
记者:这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混合材料作品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你所要通过这些作品传达的主体思想是什么?
高炀:我是想通过“物”来表达客观现实内在性和绘画的结合来揭示艺术的“真实性”,而非技术性的再现,是实物和空间的再现。以此来表现东方式的感知方法和存在方式以赋予虚无的空间以某种意味转之实体的物象和具体之间产生的空白和寂静强调一种深远性,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以“物”而产生的“视觉与实在的矛盾关系”、“视觉与实在的不一致性”、“探索虚无性与实在性之间的关系”、“是对充满未知性和诗意化表达的一种抽象再现”、“决定事物与时间在某种意义上的转换方式”达到自然情趣和深远意境的体悟,体现老子的学说,是返璞归真的生存状态。
记者:也就是说你是借用西方的语言来传达东方的哲学意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这些作品会产生哪些现实意义呢?
高炀:我的作品产生在当下的时代,是社会时代的产物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发生碰撞后的结果,反思物与物的结果。通过认知世界的真实面貌而达到合理使用媒介的目的,主张从理性思维的合理主义思维方式脱离出来。崇尚主客体不能分的重视自然存在的东方思想,从点开始,从零开始的心象学意义。渗透浑浊状态所产生更大的空间性想象力。
并且,在当今西方一直否定绘画方式的背景下,我是企图继绘画之后重新开始绘画的复兴主义者,使“物”分解到时间空间的大背景中去,抵抗大工业生产造成的物质泛滥,将这些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形成绘画方式放置文化工业产品揉和进行说明和批判,隐藏着对当下物质社会的观念的反思,同时还把空间作为作品的因素,使作品面貌更加含蓄,更加模糊,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作品中没有明确的界定,完全是“随心所欲”的“物非物,而物也,乃心哉也”,对“概念”的批判,也是对“制造文化”的批判。提倡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精神,重视研究事物的关系性。“场”的问题的摄入以及发现绘画新语言的探索。“虚”和“实”的东方理念视觉效果,反映作品的原创性。
记者:除了反映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有借物喻人的意思在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点,就是作品采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其中又传达出什么理念呢?
高炀:采用生活材料是对当下人类社会遗弃的废物的重新再利用,可隐喻为被社会遗弃的边缘人物的关怀,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心、环保理念和生态理念。我创作过程中延续了贫穷艺术的风格,反应一种贫民化意识,将平日随便捡拾的材料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材料,也有意识排除典型的中国符号,凸显其艺术作品的国际性风格,为材料艺术彰显个性的语言特征,对普遍人性、普遍艺术本质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