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学术观点 » 正文

汤海涛:女性视角艺术的表现与表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09  浏览次数:522
生理学家证实了女性视网膜感知色彩的锥状细胞比男性丰富。顺理成章,我们则以为找到了在社会行为中,为何女性对色彩更为敏感并且对色彩运用有着天生热情的原因。
 
《她》 

两性在观察方式之间的差异

      两性在观察方式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大于在生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并不是硬币的两面,而是两者。
      生理学家证实了女性视网膜感知色彩的锥状细胞比男性丰富。顺理成章,我们则以为找到了在社会行为中,为何女性对色彩更为敏感并且对色彩运用有着天生热情的原因。而在我看来,这只是显性因素。通常我们忽略的隐性因素,不仅仅决定了人类视网膜锥状细胞的多寡,并且决定了观察方式的不同。如果说这个隐性因素持续了至少299万年,请大家一定不要惊讶。因为在人类300万年的历史中,真正发生社会变革(父权替代母权)的时期距今仅仅10000年,嚆矢于新石器时代。
      最饶有趣味的是两性之间劳动成果的呈现方式:女性采集呈现劳动成果的方式非常直接,定时定点。有,还是没有;好,还是不好,一目了然。而男性通常无法提供固定的动物蛋白质,即使是大规模的集体狩猎,中间带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男性作为部族生活的弱者,呈现给部族的通常是关于狩猎活动的谎言。男性之所以具备更强的社会性,并且和他者(男性)保持长久稳定的关系,习惯于集体撒谎,同时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制造新的谎言,使其更加冠冕堂皇,其利益诉求可以上溯至此。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当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于“第二性”, 波伏娃在社会学背景下试图阐释的两性差异,心理和生理之间便会失衡。当女人不是天生,那么意味着人类社会某种潜行的观念和习俗,让“女性”成为女性的同时,深刻地改变了自我。就意味着“第二性”的判断是建立在“第一性”价值基础之上,这其中包含着艺术。

女性视角下的艺术表现与表达

     “镜•境——女性视角艺术”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我们选择的女性艺术家,她们的艺术真实自然地反应了她们本真的观察和判断。或者,她们在艺术中的表现表达,试图纳入现有的价值体系(男性)中的倾向,那也有另外的学术意义的。在女性视角中,同样的表现与表达由于有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会让我们有不同以往的视觉冲击。哪怕她们温文尔雅,哪怕她们矜持内敛。镜,镜子的镜,可以让女性直观的视觉义无反顾地打量;境,境界的境,可以让女性感性的思维无碍无羁地表现。
      杨琼的作品《风寄语•系列》描绘了当下年轻女子的存在:略带茫然无适,却惬意安详。杨琼在自身的表达与表现方面,选择了最为本真的方式。她的线描带着小女子的散漫,柔柔弱弱地带出造型,和画面中人物的精神状况有了微妙的契合。同时,和当下流行的线描保持了可贵的距离。
       赵芳的作品就像一阕李清照词,离歌一般的清新、淡雅,那种缓慢叙述的方式,轻易地将你带入某种意境。绘画语言和文学语言非常相似,当叙述带着一种特殊的语序,这样的叙述可以直指人的内心。《古香慢》、《画堂春》、《且坐令》,在语言上和词令似是而非,本身就和传统抒情写意有一种若离若即的关联。那些案头的清供和物什,透露出女性主角的某种心事。这并不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也不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凄凉。更多的是“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的写意。而表象之下,赵芳另外一些作品折射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如:《华丽的等待》中连衣裙是悬挂着的青春时代的符号,让人喟叹韶华易逝。
      水印和油印混合的版画效果,让吴婉希的画面有着特定的并且属于她个人的语汇。的确,很多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她的画面的质感。有意思的是,对专业人士而言,这样的疑惑更加明显。在技术先导的版画领域,吴婉希的尝试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在当下,“语言”成为学术热点的前提下,这样的成就难能可贵。吴婉希的视角如同一块完整的镜子,她习惯以“镜像”的表现方式,折射作为“他者”的那些斑驳的影像。而画面就是反射在“镜”中的那个“境”。其实画家很难做到不加选择地去表现对象,而表现对象也无法做到绝对坦然地面对画家。吴婉希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在那些“镜像”的作品《镜》、《她》面前,如唔卿卿。作者放松、对象放松、观者放松。

结语:

       画家可分为了内省和表达两种类型。文中谈及:“按照佛洛伊德的观点,人类的潜意识和外在客观世界同样是艺术表现的广阔天地。内省的画家,通常关注是内在的心理感受,以及对某种状态的表述——而这样的状态恰恰是心理感受得以稳定的外在条件。和表达的画家不同,内省的艺术家更希望这种状态得以延续而不是改变。”而和男性艺术家相比,女性艺术家更关注自身的生活状况。文学性和悲剧的崇高对女性艺术家而言,只能够造成创作中的困扰。对自身所期许的生活状态进行描绘,是女性艺术家出自本能的选择。
      “镜•境”以女性视角艺术为切入点,试图建立一种崭新的学术语境,来研究女性视角艺术表现和表达的方式。13个女性艺术家,个性和共性交集显现,大致分为了三个不同的类型。在这里,并不是弗兰西斯•让松描述的脱离女性角色,不再以“第二性”的视角,而是以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角色,去了解女性的。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