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雅轩798艺术中心
近些日子,百雅轩是艺术圈的一个热门词汇。从艺术圈标杆式人物李大钧离开百雅轩,到百雅轩员工讨薪事件的发生。百雅轩究竟发生了什么,引起了外界的众多猜测和怀疑。
百雅轩要关门了?
事件最早起源于网友“艺术先知”5月25日的微博爆料:“4月7日百雅轩新的总裁张慧进入之后,百雅轩开始大规模的缩编,关闭上海画廊,关闭版画院,把798画廊改为库房及销售一体的店面,香港画廊退出香港。本月底又将关闭百雅轩具有标志性的美术馆画廊,只保留喷绘部门,其余所有部门整编为大市场部,全面开始了艺术品库存的清理工作。”随后,网友金融八卦女在5月26日发表微博:“#IDG6千万投资的画廊关门了?# 百雅轩将于月底关门? 798门口出现讨薪的员工队伍。而IDG进入时的CEO李大钧已离任。2011年年底,IDG资本以6000万元价格购入百雅轩20%的股份。当时李建光(IDG合伙人)接受采访时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百雅轩的一个原因是它一直在做把高端的精英式的艺术品推向普通大众层面的尝试。’”
随后,各种说法见诸网络。有人说:“李大钧遭百雅轩投资者逼宫,早已辞去百雅轩CEO的职位。此事件标志着,风险投资与画廊的联姻已经开始瓦解。”有人怀疑,在经过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后。百雅轩是否后劲不足?还有人猜测,一年半以前刚刚注资6000万的风投未看到预期回报,所以撤资。百雅轩资金链断裂。甚至有人宣称,百雅轩将于月底关门……
流言纷扰,真相难明。但是,因为百雅轩事件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迅速让这一真假难辨的谣言升级为一个社会话题。首先,百雅轩是目前中国领先的艺术家推广机构和艺术版权、艺术品综合运营机构。它也是艺术界第一家接受世界知名投资机构的艺术企业。就在不久前(2013年5月10日),原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还莅临百雅轩798艺术中心参观指导。“百雅轩模式”甚至一直是圈内的热点议题。可现在如果谣言属实,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百雅轩模式”的穷途末路,这对于很多学习“百雅轩模式”的人将是重大的打击。其次,国际领先的投资基金IDG资本在2011年12月与百雅轩达成战略合作。作为国际主流资本投资的IDG资本曾注资腾讯、百度、搜房、当当、8848、3721、易趣……不胜枚举的投资企业名单,IDG资本的成功有目共睹。所以当百雅轩传出风投撤资的信息后,人们惊诧,IDG投资失策了?
公司正常调整为何引发关门谣言?
在满天乱飞的谣言声中,记者采访了与事件相关的几位当事人,可惜各方均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太多内容。谣言中辞去百雅轩CEO的李大钧称,目前不方便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但同时也说明他目前仍然是百雅轩的股东之一。谣言中撤资的IDG资本表示此时一些相关情况还不宜对媒体公开,但过段时间一定会就此事作详细说明,并承诺时间不会太久。有趣的是,如同龙卷风发生时,龙卷风外围狂风暴雨,暴风眼却风平浪静的情景相似:处于谣言 “暴风眼”的百雅轩方面异常平静。百雅轩798艺术中心经理徐建欣表示:“不用解释,不是说我们月底要关门嘛,等到月底没关门谣言不就不攻自破啦!”徐建欣说百雅轩798艺术中心盈利很好,是不会关闭的,但是他也承认一些并不盈利的画廊会被关闭。“目前百雅轩已关闭上海一家画廊、香港一家画廊,最近还要关闭在中国美术馆旁的一家画廊。”徐建欣同时强调这只是百雅轩内部的正常调整,不用大惊小怪。不久后百雅轩将向外界发布声明,介绍相关情况。
画廊发展模式再次引发关注
在记者的多方走访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虽然目前百雅轩的相关情况还扑朔迷离,但是大部分人选择相信百雅轩遇到了困境,而非它自己宣称的“正常调整”。
“百雅轩从本质上是一个经营艺术衍生品的企业,它利用现代科技,比如高精度扫描仪和丝网印刷(也有四色胶印),对名家名作进行复制,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针对国内的礼品市场,很有前景。但是百雅轩却在强调自己是版画,这显然违背了行业规则,当然,百雅轩也有部分版画,但数量不多。” 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徐子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国内消费艺术衍生品和版画的人群,多少和艺术行业有些关联,时间长了,是没有办法蒙下去的。一个企业的产品本身出了问题,就不会走很远。面临今天的结局也是必然的。”他的想法也代表了网上绝大多数的声音。网友“美术馆”称:“吴冠中的这批百雅轩‘伪版画’作品,是他的已有创作完毕的国画进行工业化复制后的印刷品,这跟国画风格的版画创作是两回事。原创版画跟复制印刷品完全就是两种艺术类型,就那么简单。”
还有网友借此事表达了对版画市场的担忧:“感觉国内版画市场还没成形就已经迅速地做烂掉了。这一两年来,打着‘居家装饰,生活品味’,‘艺术融于生活’等口号,版画市场开始无序发展,版画制作的品质越发粗糙,大量复制原作,垃圾作品充斥市场,而价格反而逐年猛涨,缺乏定价依据。百雅轩现象或许只是个开始。”
但更大的质疑在于艺术市场和风投的联姻是否合理。知名艺术品经纪人李苏桥发表微博称:“回京后听到的消息与在香港时艺术市场高歌猛进的见闻那么格格不入。百雅轩798门口出现了讨薪的员工,而在一年半前它才刚获得IDG资本6000万元投资;另一间曾获小额投资的专门代理新星艺术家的画廊在大幅裁员后也要搬离物业成本高企的798……一级艺术品市场板块根本不是风投该涉足的,投资越多越尴尬。”
“假如IDG资本真的投资6000万元获得百雅轩20%的股份,这就意味着IDG资本投入时认为这个企业值3个亿。我个人认为在企业运营3—5年后,IDG资本对这个企业的推算是值20—30亿。那么,这个企业的净利的要求是2—3个亿才正常。因为从投资角度看,只有每年贡献有2-3个亿的净利,才会有20—30亿的市场价值。但是百雅轩的利润点从哪儿来,百雅轩具备不具备这样的盈利空间?我认为从百雅轩目前的运作方式来看,它并不具备这样的可能性。”李苏桥解释,“百雅轩的核心赢利点在于版画在不同地区的销售,但是版画原则上是给那些有着严格的审美趣味和品质标准的人去消费的,它不具备投资的价值或者说它的投资价值是很少的。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版画最多能给购买人带来的就是作为通胀的冲抵,它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今天艺术品市场的主流都是以投机和投资为主的,这样版画的事业非常美好但是非常无效。所以有意思的是,IDG资本这样一个专业的公司竟然真的投资了。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IDG资本财大气粗,6000万元对于它而言不算什么。加上他们对艺术品市场的无知,所以6000万元的投资仅仅是投资方对市场的误判。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早期百雅轩的团队对于资本的过分迷信,或者说他们做了一个针对资本的艺术局。但是这些都是猜测,真假也并不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很多事情都开了世界的先河。但是我个人依然认为风投进入艺术品市场来投资这种所谓的‘文化产业’,即使你开了先河也是个大窟窿,自己挖坑自己挑。”李苏桥强调,“中国艺术品的消费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与李苏桥的观点有所不同的是书画批评家、收藏家、策展人蔺道军:“有资金支持、和有政策支持一样是好事。IDG资本用6000万元获得百雅轩20%的股份,不能单纯地依此计算百雅轩的市值。因为这中间包含了未来期望值。也就是说,即使目前百雅轩只值一个亿,但是IDG资本觉得未来有价值也会用6000万元只获得百雅轩20%的股份。为什么这么做?这是根据企业未来价值的溢价,一般情况下双方会签署对赌条款。对赌条款,就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就未来发展目标设定的约定。简单来说,IDG资本会要求、百雅会承诺未来收入和盈利的目标,如果目标实现投资人会奖励融资人什么,如低于多少,融资人要接受什么样的处罚条款等等。
蔺道军强调资本注资艺术品行业遭遇挫折并不是资本的错,双方约定有条款,按约定执行这是法律赋予的权义,其他行业早就遇到过,比如大家熟悉的蒙牛等。当然,文化企业有其特殊性,“资本的进入必然促使企业进行扩张,但企业有无此能力需要自己判断。“在去年讲课中,我还特意说到百雅轩的模式不可持续。首先,百雅轩选择的艺术家后继乏力。自吴冠中之后,百雅轩几乎没有艺术价值、市场价值与之匹敌的艺术家。吴冠中的艺术水准和市场影响力撑得住,所以他艺术品和衍生品等受到市场热捧。但百雅轩此后选择的艺术家真是无法相提并论。与其说百雅轩开发吴冠中先生的授权成功,不如说,吴冠中先生让百雅轩取得了成功。其次,百雅轩在上海开店、香港开店,仅靠有资本注入扩张是有问题的。企业发展之本靠资本是不够的,还得靠自身业务的支撑。去年在百雅轩798艺术中心的员工就在抱怨:‘是我们在支撑他们的生存。’试想,一个需要吃老本才能维持生存的店面开得越多岂不是赔得越多?”
蔺道军先生又谈到“当然,百雅轩在投资双方约定期出现了困难,目标没有实现,现金流肯定出现了问题,但百雅轩收藏了许多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而艺术品行业的自身特点是投资期长,非短期可以见效,投资者也应了解和尊重艺术品的投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