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互联网艺术时,展览举办者不用担心那么多房地产的问题——比如如何弄到798那座巴豪斯风格的建筑,或者附近草场地的某个巨大的空间。在网站上展示新媒体艺术,策展人可以在带宽允许的基础上展示任何东西,选择任意一种画框和作品的彼此关联。
通过纯粹的在线画廊,新媒体艺术家和策展人可以根据网络作品的特殊性来构建相应的展示空间——但同时也有挑战,和所有用水泥墙围起来的画廊一样。“虚拟画廊”这个概念早就已经有了,从 Google Art Project 的国际博物馆游历,到国内各种活动(可以关注我们近期的一则报道),都在虚拟空间里展示了真实艺术品的数码复制品。此外还有一些创作是专门针对网络的,它们和机构无关,都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
这些线上画廊在塑造公共形象上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全面照搬传统画廊的模式——新闻通稿,日程表,简介等等——也有一些则甘愿保持神秘。这些网站或每月或一年几次更新,就像一个临时性的画廊或非营利机构,运转可能不是连续性的,或者很短命,但它们的轻装上阵在艺术家群体看来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国外的线上展览空间包括 bubblebyte.org, Barmecidal Projects, Fach & Asendorf Gallery 和 STATE 等,它们的互联网艺术展跟线下的另类艺术空间一样有着精细的策划,一样的复杂和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