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居
号称来自达芬奇故乡的著名家居品牌“达芬奇”,原来不过是将国内产品运到意大利“旅游”一番,回到中国便摇身一变成了“原产意大利”的奢侈品。不良商家的这个“国际玩笑”引发声讨巨浪,网友甚至将“达芬奇”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哭诉”的形象植入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名曰《达芬奇的哭泣》,以戏谑之作尽表气愤与嘲讽。“达芬奇”的西洋镜确实值得猛力打破,但我们似乎更应该追问:“达芬奇”此前的“成功”,是不是说明了热捧者在文化上的不自信?
这样的追问十分必要,因为“达芬奇密码”绝对不是孤例。随便一想,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无数披着“洋皮”的“狼”:火爆名牌“德国欧典地板”却产于北京通州;自称意大利顶级品牌“吉诺里兹”服装实为中国制造;声称源自美国的阿诗丹顿热水器其实只不过是穿了身美国“马甲”;标榜为丹麦国际知名音响品牌“香武仕”却产自东莞卢村……在当下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时代,中国产品起个有点儿国际色彩的名字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此弄虚作假且形成风潮,其中的“洋品牌崇拜”颇值得忧虑。
而“洋品牌崇拜”的背后,正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最直接直观的表现。“品牌”是市场经济范畴内本土文化的集中展示,一个自信的民族,总是强力输出代表自己文化的品牌。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之于美国,本田、索尼、哆啦A梦之于日本,无不成为各自国家文化的形象代言。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应该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品牌文化。这才是中国企业的王道。笔者绝不是要中国百姓抵制洋品牌,因为那是另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我们要反对的是以洋品牌甚至假洋品牌来包装中国品牌,是假冒伪劣的文化赝品,是追捧洋品牌的消费思潮。
品牌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就在各国思想家、艺术家纷纷到中华文化中寻找灵感,寻找解决人类矛盾的新思路的时候,我们的某些商家却“以洋为尊”,“以洋为美”,我们的某些消费者却“唯洋为大”,“唯洋是从”,实在是值得警惕。如果说“达芬奇”这样披上显性“洋皮”外衣的假货我们尚可识别并痛斥指责,在验明正身后撕下其虚伪的皮囊,那么渗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对民族文化的隐性伤害不仅难于发现,更是难以治愈,因为这种伤害源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失落导致的民族文化精神遭遇的深度蚕食。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绝对不可能靠各种假冒“达芬奇”得来,因为那绝对是“豆腐渣”工程。
所以,呼唤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绝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