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近白
石开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几个可以传世的大家之一。
网上的“琉璃厂”,是中国书法网的在线交易平台。2006年,石开的网上专卖店在这里开张,具体事务由他的儿子石去枷打理。从2010年起,石开的作品以艺术品质的高低来定价,而不再是以平尺来计算,也就是说同样尺寸作品,价格可能会相去甚远。在这个店,石开出售他的篆刻,更主要的是出售他的书法,甚至还有一部分国画作品。不菲的任格还是吸引了大量的网上买家汇集在这里,因为完全保真,销售业绩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在网络时代,网上的交易量可以看出目前书画篆刻界名家们的真正价值。许多名头大而水平不高的作品在这里无人问津,而石开的网上销售成绩说明他不仅占领了传统的书画市场,也以极佳的成绩占据了网络这个以年轻人汇聚的平台。
石开不仅引领着中国目前篆刻界的艺术走向,有大批的追随者、收藏者,而且他在有生之年就实现了艺术价值,这都说明了他艺术个性的卓尔不凡,而历史地位的奠基石也越埋越深。
石开在80年代初就得享大名,当泯灭个性的文革思潮影响还在的时候,这样风格特出而又有良好传统功力的青年人,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在那个时代,陆俨少这样的老先生都用他的印——虽然他那时的印风并不成熟,但无疑对他的名声和自信起到非常大的提升作用,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一些老先生的眼光,他们总是把面貌才情最突出的人,从尘沙中辨识出来,展示给世人辨识。
石开在1998年迁居北京,那年他47岁。从闽中到京华——从地方大家到全国大家,走的正是齐白石的一条路子。居京以来,他每月只下楼三、四次,每次均是看拍卖会上的古人作品。人到中老年,精力均趋衰退,“长发哥哥”著名的长发今已冰雪苍苍。但近几年,石开的书法篆刻更加精湛,不仅保留了早年的奇诡放逸,而火气日消,能将饱满的情绪蕴含在日益见平正的体势之中,线条氤氲生烟,似有飘然欲举之意。无论是印章还是书法,其点画线条都给人一种悠闲而矜持的感受,这种孤峭奇异的个性色彩使他一直都是旗帜鲜明。
石开的书法作品爱多多钤印,有时一幅小字居然钤十几方之多,但每一方都值得细谛,使人莫辨是在欣赏印屏,还是在欣赏书法。模仿他这种创作形式的书家,却往往收到了东施效颦的效果,因为石开的书与印已是气质合一,完美融合了,这种成熟的组合是其他人难以模拟的。
他在篆刻上继承了明清至近代写意印风的余绪,而在印章的意匠经营和写意印风刻印过程工细化的发展方面做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在篆法方面,他契合了秦诏版文字不衫不履、高蹈独往的面貌,而在印面上的展现,又是十分贴切自己个性,其雄放恣肆处使人心生快意,而细腻精微处亦足以使人屏息凝神而望尘莫及。
石开篆刻的边款的行文或者韵语,莫不剪裁合度,文采斐然,与印文契合贴切,令人击节不已。放眼当代印坛,能这样写出这样精彩短文的印坛人物确实不多。
石开曾评价刘彦湖有“名士气”,臧否人物、纵论天下正是名士风流的特征之一。在个体普遍缺乏自由精神的今天,名士风流是很可爱也是很少见的,有名士气质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在我看来,石开身上的“名士气”一点都不比刘彦湖少。从许多专业媒体上可以看到,石开以印坛宗主的地位,不仅对年青印人耳提面命,也常常对同时代的名手逐一点评,言简意赅,却让印坛公众多有服膺。能得到石开的提名,实在是当前印人的一件幸事。
而石开的文章和议论都能够做到由衷而发、言必有物,许多独到的观点,令人振聋发聩,而不是像一些理论家那样,一本书扯来扯去都是吞人口水,全无自己的独特观点。所以笔者对石开的文章,零零碎碎,收罗颇多,每每拜读,都仿佛能看到石开的那一颗赤子之心而收益良多。
石开一向提倡的是先有自己的面貌,而后围绕这个面貌去逐渐完善它,这是他的成功之路,无疑给很多从艺者以启发。这条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养分上,建立在石开对传统功夫的不断砥砺和人文品格的艰深塑造上,这就让他的作品不浮躁,不因人俯仰,呈现一种诗书画印齐头并进的大师风貌。而和他同时代的几位名手,则多年盘踞不前甚至有退步现象的比比皆是。
在这个沟通过度、难耐寂寞的时代,真正的高人都是懂得享受寂寞的。而石开摒弃浮华,专注修为之道,令人肃然起敬。期待他在艺术的无尽藏里搜罗到更多的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