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社区文化一道亮光
文|本刊记者 梁宝云 卿安
引语:
时光把昔日的牛山遗留在农业文明的尘埃里。我们的想望被阻隔在尘埃之外,山坡上,文化中心大楼在太阳下泛着耀眼的光亮。张老先生领着我们拾级而上,中途的平台上,中正立着一尊不锈钢雕塑:星星环绕着地球,地球上立着一位少女,底座上刻着四个字“与时俱进”。这四个字是多么切合此刻笔者对牛山社区的印象啊!
牛山,多么朴素的名字!这种朴素让东莞这片历经30年改革变迁的土地仍然保存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早在明朝时期,牛山因本地西有牛头村,南有山门村,于是合称为牛山。牛山想来应该是牛马满山,它是我国农业文明时期的一种美好景象。可是我们两次上牛山都没有见到牛,只见白云冉冉,群山在望,让人发无限思古之幽情。仿佛宁戚的《饭牛歌》又在耳际唱响:
南山矸,
白石烂,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宁戚无衣无褐,无以卒岁,所以才在放牛时高唱悲歌,故意让齐桓公听到。
今天的牛山社区位于东莞五环路和107国道交汇处,与南城区、大岭山镇交界。土地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社区设有6个居民小组,1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是新村、新锡边、钟屋围、牛头、横坑、梁家、老鸦山、仁厚里、余庆里、积善里、老围、上山门)。常住1036户,人口4053人,流动人口约18000人。社区姓氏有“李、张、刘、成、卓”等,其中最大姓氏为“李、张、刘”。
改革开放以来,牛山由农村逐渐变成了工业区,今天,牛山已经没有牧童放牛了,在牛山社区文化中心广场有一尊雕塑:一条水牛正匍匐着,牛背上坐着一位牧童,另一位牧童正努力往牛背上爬。这大概是牛山人对农业时代最后的美好回忆了。
七月,耀眼的阳光剪碎了斑驳的树影,季风不到、暑热难当。但我们的记者心怀着好奇,
被社区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完全忘记了酷热。。。。。。
高瞻远瞩 文化立命
如约来到牛山社区,见到牛山李容新书记,他正在办公室里处理着文件。我们在办公室的角落发现了两幅装裱好的花鸟画,画的是竹子,画面干净爽利,颇似郑板桥的风格。“李书记您平时也喜欢收藏字画吗?这两幅作品是您收藏的画么?”我边看边问,李书记爽朗地笑看说“那两幅是我自己画着玩的作品呢!”。
再仔细地看看画作,竹叶层次分明,用笔有法、干净利落,落款之处清秀明朗,不由得心中默默佩服着面前低调的书记。“用文化来交流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李书记真诚地说道:“很多来牛山投资的老板朋友,他们都很有品位,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通过共同的爱好进行交流,总能达到一致的认知。他们当我是朋友,我也定会坦诚相待,他们也很愿意到牛山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听罢,便觉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李书记的高瞻远瞩。
说话间,社区主任李桂荣先生走过办公室,身边的友人提醒着,这位李主任写得一手好字,我们便走到李主任的办公室。谈话间得知李主任研习的是篆书,篆尚婉而通,选择篆书文体婉转而通达,就像他身上透着淡淡的儒雅气质。
在今年政府提出“全面打造文化名城”口号前,牛山社区早在五年前已经建成了书画艺术工作室。李书记和李主任作为社区的领导人,用实际行动来倡导着文化发展,以身作则,带头去影响社区氛围,他们是文化传承的积极分子,用前瞻的眼光去引领着社区文化前行。“建立文化中心,是想要传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想让后代也能重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不想让文化失传。”李书记说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决策者,他们为牛山创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文会友 寓乐于教
我印象中的牛山,是个发达的工业区,此次发掘的是牛山的另一面。我们要细细地品味关于东城美术书画牛山创作基地的故事,感受它所传递的文化魅力。由书画中心的张伟勋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开展了一次浓情墨意的艺术遨游。
进入书画艺术工作室,阵阵沁人心神的墨香迎面而来,镇守工作室的二位 元老张老师、刘老师,每天就会在这里写字、作画。看到室内悬挂着的书法、字画和叠叠垒起来的书本、资料,可以看出老师们平日在文化创作中所下的功夫。二位老师都是牛山人,作为应该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为何还坚持着每天到书画室上班?若不是心中有着那份爱惜牛山的情感,又怎么会如此坚守岗位?
06年牛山社区开始策划创办书画室的时候,二位老师就一直付出精力陪伴着书画室成长,就像自己一手一脚带大的孩子一样。“你们如此的费心思,得到过什么吗?”我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想要知道他们的满足感来于何处。“得到一身累”张老师风趣地说道“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听到充满幽默的回答,我能感受得出他们在工作中的苦与乐。
文化中心是牛山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心内设大型影剧院、市民学校、妇女学校、书画艺术工作室、图书室、农家书屋、农具展览室、星光老年之家。书画艺术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举行多次书法艺术交流展览,07年在东城区文化中心举办“牛山书画艺术工作室全国书画精品邀请展、08年举办“2008年和谐春联进万家”义务挥春活动、包括甘肃、湖北等省市的文化学术交流展览、09年策划了东城吉安书法协展,更在2010年邀请了中国硬笔书画协会来莞创作交流。作为传递文化的窗口,文化中心肩负着各样的重担,它的成绩有目共睹,在2010年举行的先进社区评比时候,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及奖励。
文化名城 一道亮光
“真正的艺术,必定是雅俗共赏的!”看似过于笃定的话语,却道出艺术的根本性。社区文化要的就是全民参与,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和街头的年轻人聊到,为什么会选择牛山作为工作的地方,他说:“牛山工业区在我们新莞人眼中,是个很高级的工业园。每个厂里面的环境设计都很开阔,都有健身娱乐设备,是其他工厂所没有的。周边的绿化环境也很好,在这里工作很舒适。”牛山所发展的艺术文化并不是小众文化,而是全民性的,它有着各种艺术领域,让群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爱好。
“每天晚上,广场上总有数百位群众自发地组织跳舞,健身文化在社区发展得很好。”张老师带我们参观中心广场时介绍到。只有安居乐业的人,才会想要更高的提升,没有定下心来发展的人,是不会有空闲时间来做谋生以外的事情。看见新莞人和本地居民相处得很融洽,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每一个新牛山人都能在群众活动中展露出自己的笑容,正是东莞新农村充满人文关怀,生活其乐融融的真实写照。
发展基层文化,就是要让居民成为主角,将多元的文化项目带到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中,这是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希望看到的。牛山社区,正在一步步实现着社区文化全民化,这样的社区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典型,是文化名城一道熠熠生辉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