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玉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块奠基石,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物质载体”、“中华玉文化使用岫岩玉要比使用和田玉早六千年以上”、“岫岩玉是中国最早的礼玉,还是对东亚玉文化影响最大的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学术研讨会”,6日在享有“中国玉都”之誉的辽宁岫岩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一批玉文化研究专家与会并围绕岫岩玉和中国玉文化渊源展开交流和研讨。
两岸三地的玉文化专家通过深入考证与研究,纷纷为自汉代以降的两千年间因和田玉一花独放而几乎销声匿迹的岫岩玉“正名”,为岫岩玉至今仍被社会误认为只是一种低档蛇纹石玉(岫玉)而忽略其透闪石玉(软玉)及所蕴含的深厚玉文化而“鸣冤叫屈”: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研究员称,八千年前兴隆洼先民、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用岫岩透闪石玉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不仅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根基,而且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史的唯一见证。
“岫岩透闪石玉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北京大学王时麒教授说,通过各地出土玉器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古代岫岩透闪石玉不仅开发利用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比较长,传播的地区和范围广泛,其以岫岩为起点,波及整个中国东部广大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估计,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从北至黑龙江、南抵长江沿海数千公里范围,都有可能使用了一些岫岩软玉。最少在距今7000-8000年阶段,内蒙古东南以至东北三省,均已使用岫岩软玉,形成中国北部早期软玉玉器流通网络的雏形。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察研究,使用岫岩透闪石玉不限于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它已经在史前(距今7800-8500年)跨海经山东进入中原地区几乎各个时代。”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栾秉璈称,他还支持“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玉料,有可能来自岫岩”的观点。
台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陈启贤说,岫岩玉料烘托着红山诸文化的神秘内涵,隐喻着中华玉文化的传播路径,导引了华夏民族用玉的文明传统。
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殷志强教授将岫岩玉的历史地位概括为四个“最”——中国最早的礼玉、对东亚玉文化影响最大的玉、中国最具研究价值的玉和中国最具潜力的玉。他说,岫岩玉对早期东亚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玉料、工艺、玉器和用玉制度及用玉观念等输出方面。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距今八千年前后兴隆洼文化典型玉器多用岫岩玉雕琢而成,多为黄绿色;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透闪石河磨玉(河磨玉是岫岩玉中最为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种)被广泛开发和利用,雕琢技法成熟、艺术造型浑厚、用玉制度完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研究员指出,盛产岫岩透闪石河磨玉的细玉沟是中国玉文化发端的重要历史见证,从目前情况看,岫岩透闪石河磨玉是当今中国最珍贵、最稀缺的玉石资源,必将得到世界的认可,进而推动岫岩玉研究和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岫岩满族自治县县长邓延发表示,将努力把岫岩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艺术品集散地、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玉文化、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学术研讨会”,6日在享有“中国玉都”之誉的辽宁岫岩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一批玉文化研究专家与会并围绕岫岩玉和中国玉文化渊源展开交流和研讨。
两岸三地的玉文化专家通过深入考证与研究,纷纷为自汉代以降的两千年间因和田玉一花独放而几乎销声匿迹的岫岩玉“正名”,为岫岩玉至今仍被社会误认为只是一种低档蛇纹石玉(岫玉)而忽略其透闪石玉(软玉)及所蕴含的深厚玉文化而“鸣冤叫屈”: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研究员称,八千年前兴隆洼先民、五千年前红山先民用岫岩透闪石玉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不仅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根基,而且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史的唯一见证。
“岫岩透闪石玉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北京大学王时麒教授说,通过各地出土玉器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古代岫岩透闪石玉不仅开发利用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比较长,传播的地区和范围广泛,其以岫岩为起点,波及整个中国东部广大地区。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估计,中国在新石器时代从北至黑龙江、南抵长江沿海数千公里范围,都有可能使用了一些岫岩软玉。最少在距今7000-8000年阶段,内蒙古东南以至东北三省,均已使用岫岩软玉,形成中国北部早期软玉玉器流通网络的雏形。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察研究,使用岫岩透闪石玉不限于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它已经在史前(距今7800-8500年)跨海经山东进入中原地区几乎各个时代。”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栾秉璈称,他还支持“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玉料,有可能来自岫岩”的观点。
台湾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长陈启贤说,岫岩玉料烘托着红山诸文化的神秘内涵,隐喻着中华玉文化的传播路径,导引了华夏民族用玉的文明传统。
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殷志强教授将岫岩玉的历史地位概括为四个“最”——中国最早的礼玉、对东亚玉文化影响最大的玉、中国最具研究价值的玉和中国最具潜力的玉。他说,岫岩玉对早期东亚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玉料、工艺、玉器和用玉制度及用玉观念等输出方面。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距今八千年前后兴隆洼文化典型玉器多用岫岩玉雕琢而成,多为黄绿色;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透闪石河磨玉(河磨玉是岫岩玉中最为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种)被广泛开发和利用,雕琢技法成熟、艺术造型浑厚、用玉制度完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研究员指出,盛产岫岩透闪石河磨玉的细玉沟是中国玉文化发端的重要历史见证,从目前情况看,岫岩透闪石河磨玉是当今中国最珍贵、最稀缺的玉石资源,必将得到世界的认可,进而推动岫岩玉研究和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岫岩满族自治县县长邓延发表示,将努力把岫岩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艺术品集散地、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玉文化、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