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如雨中少女漫步的丽姿,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朝气;或以钢管排列旋转的形式,体现福田实施大开放、谋求大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6月底,首批11件城市雕塑悄然出现在福田中心区的街头巷尾,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昨天下午,福田区人大代表实地参观了已落成的雕塑群,称赞福田艺术雕塑项目以文心雕城,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塑魂点睛。
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
福田区城市雕塑艺术项目启动于去年8月,福田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建设一批城市雕塑,提高公共艺术水平,提升福田城市品质。据介绍,该项目计划建成约50件雕塑,目前31件雕塑作品已经制作完成,预计7月底前全面完成安放工作,给福田区公共艺术建设喜迎大运会一个精彩亮相。
一次性在城市中新建安放50件雕塑,这样大规模的雕塑群在国内并不常见。为了保证项目的权威性,福田区聘请了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艺术指导委员会总顾问,聘请雕塑艺术大师潘鹤,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等国宝级专家,为福田城市雕塑艺术项目“把脉”、“把关”。
这么多件雕塑作品,安放在什么位置才能更加体现出中心区精雕细琢的城市品质?福田区发动各街道、社区,全面收集辖区雕塑选址及基本立意,初选了130个雕塑选址。这些选址有的是可以体现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成就及特色的位置,有的是方便市民驻足品赏或是商业区、居民区沿街空间较大的位置,还有的是能与口岸、关口、主干道、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地标式”建筑相配套的位置。人大代表刘光滢在参观后表示,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城市雕塑工程大大提高了深圳的文化底蕴。
打造中心城区全新地标
昨天下午,人大代表们实地参观了其中几座已经安装完毕的雕塑作品,大家纷纷感叹这些作品恰到好处地与中心区气质相契合,为大运献上一份“大礼”。
在深圳音乐厅东南侧的绿化带上,一尊3.4米高的铸铜雕塑《天籁之音》受到了参观者们的最多赞叹。一个形象夸张的男子腆着大肚子,双手张开,下巴微抬作引吭高歌状。虽然下午阳光猛烈,可雕塑周围还是聚集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纷纷照相留念。据介绍,这座雕塑的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杨学军,他说自己做了几十年雕塑,《天籁之音》是最能够与周边人文气息相匹配的作品之一。人大代表周雪梅表示,雕塑作品与城市现有的自然、文化景观相结合,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在福华一路与中心五路交汇处的市民中心公园南侧广场,设计独具匠心的雕塑作品《跨越》也获得不少代表的喝彩。这座5米高的雕塑从正面看,一位手拿手机、电脑,女强人打扮的女性正跨出具有岭南特色的“趟栊门”,而从背面看则是一位传统打扮的女性背影。该作品正反不同时代打扮的两面,表达了时代变迁,女性争取独立解放、与时俱进的跨越精神。人大代表庄俊汉表示,这批雕塑作品让观赏者感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提升,希望能够成为中心区的新地标。还有人大代表提出,相关部门要关注做好雕塑的后续维护工作。
凝固艺术提升城区品位
如何选择可以代表、契合中心区气质的雕塑作品?选稿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福田区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建立“福田区城市雕塑艺术作品公开征集平台”,将选址坐落卫星图、选址规模、周边人文环境、基本立意等文字、图片、视频上传简称网站,供各地投稿人参考,同时协调联系全国知名美术学院,进行项目推介。
福田区城市雕塑艺术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了903件作品,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台湾地区和日本、美国等10个国家的135名雕塑家参与设计。区城雕办组织评审会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定了17件作品。针对一些重大题材,邀请包括区城雕艺术评审委员会专家在内的26名雕塑家为福田区创作精品,确保每件作品都能契合中心城区的现代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