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艺术生活 » 正文

流浪 是一种追寻的姿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6  浏览次数:695
希望《流浪者之歌》在喧嚣的时代里,继续带给观众安慰与宁静,像那穿过菩提叶隙,斜斜照射的阳光。评价一个舞团的特色,或许对

      “希望《流浪者之歌》在喧嚣的时代里,继续带给观众安慰与宁静,像那穿过菩提叶隙,斜斜照射的阳光。”

“评价一个舞团的特色,或许对别人来说,有美学、哲学、舞蹈风格、个人特色等多种分法,但对我而言,只有一种分法,那就是《流浪者之歌》之前和之后。”林怀民站在东方艺术中心的大海报前,睁大眼睛,嘴角微微上翘,眼神一如既往地投入与激动。众所周知,《流浪者之歌》开启了云门的“东方精神时期”,它让云门舞者开始了每日必修的静坐,也是林怀民创作的分水岭,更是他最为珍视的作品。他曾多次说过,“如果云门只能留下一部作品,我希望是《流浪者之歌》,它让你忘掉所有事情,也不再思考,是没有负担的专注而产生的自在……”

印度的故事、台湾的稻米、乔治亚民歌谱写的《流浪者之歌》是云门最为特殊也是演出最频繁的作品。这些年来,《流浪者之歌》不论演到哪里,总会出现“观众看到泪流满面”的画面。就连举世闻名的编舞家皮娜·鲍什在剧终后也坐在观众席哭了半小时……

如今,这部林怀民最为看重的作品在首演至今17年后,终于踏上了内地的舞台。4月22日至24日,在走遍18个国家52个城市演出超过160场之后,《流浪者之歌》即将来到上海,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让观众“一起感悟心灵世界的静谧美好”。

“流浪之旅”

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一本名为《流浪者之歌》的小说(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根据佛教传说故事改写的小说,又名《悉达多》),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那是云门“暂停营业”的一段时间,无论从心态还是精神上,林怀民都特别渴望能在印度进行孤身一人的“流浪之旅”。

印度人的生老病死就在大街上发生,这一点让林怀民感到生命的震撼。在恒河边,他看到上游的人们死后烧成灰撒在恒河里,竟有些还没烧完的尸体也漂在恒河上。下游,人们就在这圣河里洗澡、喝水。“我感动,生命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不必把死亡隐藏起来。我明白了《西游记》里唐僧看到河上飘着自己的尸体是怎么回事,面对死亡,我不再恐惧。在这种状况下,我根本不可能知道LV是什么!”林怀民一脸肃容,“在印度的日子,天天要面临良心的考验。我自认为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可是面对大规模的贫困苦难,你能帮助人家多少?记得我遇到一个一丁点大的小孩,还拖着比他更小的弟弟,一定要为我擦鞋。我不忍心拒绝,等他很认真地擦完了,我多给了他一些钱。我永远记得他当时突然绽开的不可思议的灿烂笑容。就这样拖着自己的弟弟,一路笑着,还不停地回头看我。我忍不住,一下子哭了。”

一路流浪,来到菩提伽耶。林怀民看到大觉寺外聚集上百的乞丐,残障与麻风病人,大受惊骇,禁不住落泪。“那段时间我天天大哭。我甚至冲到庙里对着释迦牟尼的塑像大骂,人世间的悲苦,为何在佛陀涅槃两千五百年后依然毫无改善?骂完就接着哭。”某一天,在佛祖得道的菩提树下,正在打坐的林怀民突然感到一阵温暖。原来是树叶间洒下的阳光。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干净、安宁。这才明白,佛陀不是神,而是凡人,为了利益众生,苦思出让世人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体悟到佛的脆弱与慈悲,林怀民感动得叩头顶礼。

回到台北后,在脑海里构思沉淀了四年的《流浪者之歌》如流水般被创作出来。林怀民想要传达出一个讯息——流浪者并非是孤独者,人生只要尽力演出,终会有圆满的结局。

新的探索

当静坐成为舞者每天的必修课,“静”的能量也被挖掘并取代了传统的“动”,成为云门舞蹈的特殊标志以及舞者身体技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林怀民要求舞者学习静坐,不给任何动作,一坐就是两个月,舞者经历了从烦躁不耐到安然静定的过程。“我们练的是气息,不再是动作。这是我练习气功以后自己的体会,我知道了什么是‘气’,它的存在的确是那么不一样。舞者从小学习旋转奔跑和跳跃,如今要他们废功为零,一切从头开始,从最简单的呼吸学起,的确很不容易。可经过这一切,舞者找到的是自己的身体,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太极导引、拳术和书法,这才会有了之后的《水月》、《行草》等作品。”

“我的作品简单,但很有力量。”这是林怀民对自己的评价。在《流浪者之歌》中,所有的行动都是缓慢的,舞者在脸上勾出白色抽象花纹,常常闭上双眼起舞,他们没有炫耀式的技艺,只是压低身体重心,安静呼吸与行走,扬手举足仿若吐纳。云门舞集也由起初对舞技的追求,开始转向对身体能量的探索。

“这出舞剧呈现的既没有谁爱谁,谁杀谁,只是一段一段仪式性的表演,这不是故事,是宁静。”让林怀民特别得意的,在于谢幕之后,演出会继续进行,演员会在谷堆上持续画同心圆25分钟。而这一过程,恰是整部《流浪者之歌》最赚取人落泪的地方,《纽约时报》甚至评论最后这部分加演是最棒的部分。“我并没有故意催泪,但人都有哭的需要吧。25分钟安安静静画圈,能把人的疲惫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林怀民说到这里,眼神淡然。

《流浪者之歌》给予林怀民的,不仅是成功与荣誉,它的出现更改变了云门的发展道路。以之作为云门舞集的分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的思想脉络。“在此之前,我们很刻意,特别在乎所选择的题材是不是中国的,最好是符号性的,比如《九歌》,比如《白蛇传》、《红楼梦》等等。但在《流浪者之歌》出现后,我突然觉得那些只是过去的符号,你表现得再好,也只是一种复制或者模拟,没有意义。于是,我们抛弃了所谓的刻意与技巧,我们只关心身体。”正如林怀民所形容的那样,云门舞蹈的特点是松,“西方舞蹈是把身体拉长,绷起来做一些动作,云门的舞蹈训练讲究一个字——松。跟书法一样,让人有一种自在的感觉,这样演员的舞蹈寿命就长了,我认为跳到六十几岁没问题。”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